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中山]岐澳古道延百年 欲借旅游煥新顏

[中山]岐澳古道延百年 欲借旅游煥新顏

日期:2016/12/14 11:22:29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岐澳古道,這條有著百余年歷史的古道是近代中山通往澳門的交通要道,它曾是繁榮一時的貿易通道和官道,被譽為“中山絲綢之路”,它曾是連接內地與澳門的紐帶和橋梁,林則徐禁煙也曾沿岐澳古道前往澳門。

 

  世易時移,隨著公路的出現以及現代化交通體系的完善,依靠肩挑手提、步行運貨的交通方式已逐步退出歷史舞台,岐澳古道也日漸式微,成為世人心中的一段回憶。如今,中山市正籌備將岐澳古道納入粵澳合作項目,未來或將開發成一條連接中山、珠海和澳門的特色旅游線路。

 

  中山市政協委員韋文波等人在今年市兩會期間,提交了一份《關於開發與保護岐澳古道的建議》,建議將其開發成市民休閒旅游的新去處。那麼,岐澳古道目前的狀態如何?近日,本報記者在當地村民的帶領下探訪了位於五桂山腹地、保存相對較好的岐澳古道遺址。
 

  探訪:

 

  幽幽古道 若隱若現

 

  沿著五桂山南橋村石瑩橋山邊的一條狹窄小路,走向五桂山腹地,走過十幾分鐘被落葉覆蓋著的小徑後,在一處陡坡處,幾級隱藏在泥土裡面的石階依稀可見。 如有購房問題,請撥打中山房價熱線:400-606-6969

 

  繼續前行,蜿蜒曲折的石階路如一條龍,沿著山體的走勢,一會清晰地映入眼簾,一會兒又消失不見。在通往山頂的道路上,時而可見鋪設整齊、保存完好的石階路,最完好的一段有六七百米長,2米寬;時而可見被雨水沖刷後留下來的青石斷條。而據附近的村民介紹,由於氣候條件的變化,加上年代久遠,目前仍有很多石階被掩埋在泥土之下,尚未被挖掘出來。

 

  沿著岐澳古道的路線,繼續穿越五桂山,沿路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些大大小小的地方界碑。數十分鐘後,抵達山頂,豁然開朗,在數百平方米的山頂平台,樹木郁郁蔥蔥,從山頂俯瞰,五桂山的美景盡收眼底。在雜草從中,一些破敗的磚瓦圍牆映入眼簾。

 

  一位村民告訴記者,這裡便是雲迳頂——岐澳古道的重要節點,而那個被雜草圍著,有著矮矮的圍牆、階梯和青磚碎瓦的地方便是雲迳寺遺址。雲迳寺昔日香火很旺,廟邊還有一座茶亭(名為雲迳寺茶亭),供路人休憩。據稱,雲迳寺於20世紀50年代被拆除。
 

  輝煌:

 

  繁華官道 商賈必經

 

  記者查閱相關史料及多方采訪獲悉,岐澳古道指的是舊時從石岐到澳門的陸上通道,分為東干大道和南干大道兩條,其中南干大道是主要通道。

 

  根據《香山縣志續編》和《五桂山鎮志》記載,南干大道位於縣城南面,修築於清鹹豐十年(1860年),從南門口經桂峰茶亭、雙合山、石鼓垯村、平迳頂到良都與谷都交界處轉東入石瑩橋、大南坑、平湖沙崗、前山寨直通澳門。路面寬2米,全長70公裡。南干大道既是香山古代官道,也是商販和民間百姓來往澳門進行物資交流的主要通道。

 

  根據《中山僑刊》相關資料,南干大道是在原來民間挑擔貨品去澳門走出來的小道的基礎上修繕拓寬的,可謂近代香山到澳門的“茶馬古道”。

 

  據了解,古香山南干大道的拓寬,最早與林則徐禁煙有關。清道光年間,英國人在珠江口販賣鴉片,毒害國人引起朝野共憤,林則徐以欽差大臣的身份到廣東禁煙。為了制止多國不法商人同流合污,林則徐來到香山,並通過岐澳古道到達澳門,表達禁煙的決心。

 

  韋文波表示,岐澳古道作為香山通往澳門的交通紐帶和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載體,可謂當年的“中山絲綢之路”,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
 

  沒落:

 

  公路建成 古道漸廢

 

  現在,岐澳古道早已風光不再,綿延70公裡的交通要道如今大部分已被後來所鋪設的公路所覆蓋,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只有石鼓至石瑩橋段的古道因藏在深山而被保存了下來,不過也多為殘垣斷壁及破磚碎瓦。記者近日采訪發現,甚至長期生活在五桂山附近的鄉鄰,也鮮有知道岐澳古道的前塵往事。

 

  從昔日繁榮的“茶馬貿易古道”到今朝鄉鄰鮮知的頹垣敗壁,其間,僅僅相隔幾十年。上個世紀30年代以前並沒有岐關公路東線及西線,石岐往澳門只能通過這條道路。而在上世紀30年代,岐關公路建成後,民眾不必再翻山越嶺步行至澳門,岐澳古道也基本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

 

  開發:

 

  籌備將岐澳古道納入粵澳合作項目

 

  韋文波表示,岐澳古道目前留存的完整的石階路是非常難得、珍貴的歷史文物,對於研究古代內地與澳門的貿易文化往來,研究古代香山與澳門的政治、經濟、文化關系,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值得開發與保護。

 

  “近年來,登山鍛煉成為市民一種流行的休閒方式,休閒旅游線路的開發,文化積澱是重要的生命力。這種文化積澱挖掘得越深,其線路的生命力越強。岐澳古道開發出來以後,完全可以成為市民休閒旅游的新去處。”韋文波說。

 

  此外,岐澳古道的開發對推動粵澳合作也有積極意義。“澳門自古以來是香山的一部分,澳門50萬居民中有四分之一祖籍源於香山,香山與澳門,可謂文化同源,歷史同根,源遠流長。岐澳古道是澳門與內地血脈相連的重要見證,是粵澳文化上不可分割的重要見證。”

 

  韋文波建議,市財政撥專款動員專業人士將岐澳古道其他路段的青石板路尋找挖掘出來,同時按照歷史圖樣重建桂峰茶亭、通衢土地廟、雲徑寺等歷史建築物,使整條線路從景觀到內涵都更為深刻,也更有旅游價值。此外,韋文波建議將其上升為粵澳合作項目,由中山、珠海和澳門特區政府合作,開發成一條特色旅游線路,定期邀請澳門青少年來此舉辦各種冬令營、夏令營,通過尋訪古跡、回顧歷史,外化於形,內化於心,增強價值觀念的趨同和文化認同,為粵澳文化交流合作做出新貢獻。

 

  記者從相關渠道獲悉,中山市政府已成立了由副市長吳月霞任組長的保護和開發岐澳古道工作小組,目前中山市正籌備把“岐澳古道”納入粵澳合作項目。

       (來源:廣州日報)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