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壽丘位於曲阜城東4公裡 據古史記載為黃帝誕生地

壽丘位於曲阜城東4公裡 據古史記載為黃帝誕生地

日期:2016/12/15 1:31:39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壽丘位於曲阜城東4公裡的舊縣村東的壽丘。據古史記載,為黃帝誕生地。宋真宗在壽丘建景靈宮祭祀,尊黃帝為始祖。景靈宮原共有1320間,玉雕皇帝像,用太廟禮儀祭祀,禮制是當時最高的。該廟可惜毀於元末。現這裡辟為公園,園裡石碑是我國最大的石碑。現在園占地37畝,插雲雙碑,倒映一池。玉雕皇帝像,用太廟禮儀祭祀,禮制是當時最高的。

    壽丘原有石碑4塊,現僅存兩碑,1991年由曲阜文管會對其進行了修復。東碑,碑首高5.80米,碑身高7.10米,龜跌高2.80米,座高0.75米,整碑通高16.45米,為中國石碑之最;西碑,碑首高5.70米,碑身高7.15米,上部厚1.00米,下部厚1.13米,通高16.40米。現存西碑上面刻有“慶壽”二字,系元代燕山老人補刻,字高一米多。
   
    黃帝是中華民族的始祖。他播百谷草木,創造文字,始制衣冠,建造舟車,發明指南車,定算數,制音律等,首先統一了中華民族。

    曲阜史前文化豐厚,歷史傳說中的“三皇五帝”,多數都與曲阜有著諸多的關聯,泗河之水是他們孕育的源泉,史籍中多有記載。據《史記?五帝本紀》集解記載:“黃帝母曰附寶,之效野,見大電繞北斗樞星,照郊野,感,而附寶孕,二十四月生黃帝於壽丘。壽丘在魯東門之北,今在兖州曲阜縣東北六裡。生日角龍顏,有景雲之瑞,以土德王,長於姬水,因以為姓,居軒轅之丘,因以為名,又以為號”。
        《周易正義》載:“黃帝,有熊氏少典之子,姬姓也。母曰附寶,……見大電繞北斗樞星照於郊野,感,附寶,孕二十四月而生黃帝於壽丘,長於姬水,龍顏有聖德。

    《帝王世紀》載:“附寶見大電繞北斗樞星,照郊野,感,附寶,孕二十四月,生黃帝於壽丘,曰軒轅丘”。
        宋真宗崇信道教,奉黃帝為聖祖,便下诏全國范圍內查尋黃帝的誕生地。《曲阜縣志》記載: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帝言軒轅黃帝降於延恩殿,谕群臣曰:“朕夢無尊命之日,吾人皇九人中一人也,是趙之始祖,再降乃軒轅黃帝”。宋人張君房(官尚書度支員外郎)在其《雲笈七簽序》中也自述了其事:“臣吏職霜台作稽之吏……冬十月,會聖祖天尊降延恩殿,兒真宗皇帝親奉靈儀,躬承寶訓,啟綿鴻於帝系。

    景靈宮在宗仁宗天聖年間遭火災,旋即修復。宋徽宗政和年間,金世宗大定年間,蒙古(1250年),元順帝至正七年(1347)多次重修。此後再沒有關於景靈宮的記載,大約在元代末期或明代初期景靈宮被毀,現存遺址已埋在地下。地上僅存有原來的無字石碑兩幢,無字是因金兵來犯之故。

    該廟可惜毀於元末。現這裡辟為公園,園裡石碑是我國最大的石碑。現在園占地37畝,插雲雙碑,倒映一池。   黃帝生於壽丘的說法是不成立的。這種說法來源於偽古文尚書。後來,受此影響,皇甫谧在《帝王世紀》中也附和了這種說法。但這種說法被歷代和今天的學者所否定。壽丘說是偽學說,後來宋真宗所建的景靈宮也被鑒定為偽遺址。

    生於壽丘

    另一個“壽丘說”的支持者是西晉學者皇甫谧,但他的觀點自相矛盾;而且在皇甫谧提出'帝生壽丘'500多年之前,史書已經明確記述黃帝是哪裡人。如果我們看《史記》皇甫谧關於黃帝的注釋,就會發現皇甫谧本人關於黃帝的注釋前後自相矛盾,很多地方無法自圓其說,比如,他承認黃帝是有熊氏、居有熊,但是卻又毫無根據地稱黃帝“生於壽丘”。歷代文獻表明,在皇甫谧提出'帝生壽丘'500多年之前,史書已經明確記述黃帝是哪裡人。戰國《竹書紀年》說黃帝“居有熊”,戰國《世本》以及漢代《史記·五帝本紀》、《大戴禮記》都說黃帝“居軒轅之丘”。“有熊”和“軒轅之丘”的所在,歷代史學家都認定是在河南省新鄭縣。”其實,當皇甫谧提出山東壽丘說之後,當時的史學家王嘉在《拾遺記》中就針鋒相對說:“軒轅黃帝出自有熊之國”,清代陳逢衡《竹書紀年集證》引明代太常少卿鄭環說:“黃帝少典之子,生於新鄭之軒轅丘,非生於兖州之壽丘也。”郭袁恆在《歷代帝都考》也說:“黃帝生於壽丘(開封府新鄭)。

    始祖同鄉

  還要說孔安國的祖先孔子,今人所留下的孔子的傳記中,從來沒有提到孔子在自己的家鄉(而且還是同一個縣的)拜黃帝,不僅如此,孔子也從來就沒有提到過“黃帝在曲阜”,而大力提倡“效古聖王”的孔子竟然對作為人文始祖的同鄉置之不理,這已經不是不近情理而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了。

    傳說遺跡

  曲阜在西漢以前,根本沒有黃帝的傳說及遺跡,而新鄭周邊縣市的黃帝遺跡多達幾十處,遍布新鄭、新密、襄城、禹縣等縣市,系統而完整,且都能與先秦古籍一一對應,這也剛好是有熊氏的活動范圍。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