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莆版古民居遭蟻害 破壞嚴重

莆版古民居遭蟻害 破壞嚴重

日期:2016/12/14 21:39:14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衙後路、大路街一帶古民居多為磚木結構,易受白蟻侵蝕

遭到白蟻侵蝕,住戶很擔心房子的安全

古民居的樓板及木構件遭白蟻嚴重侵蝕     位於莆田荔城區鎮海街道的縣巷、大路、衙後、後街、廟前和坊巷等六條古街,街道總長約1128米,這裡有著連片的明清古民居建築群。位於衙後路的林揚祖故居是莆田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這座坐南朝北的大夫宅邸占地1500平方米,懸山頂抬梁穿斗結構,並列式空間布局,氣勢磅礴。林揚祖為清鹹豐年間陝甘總督,是清代職位最高的莆田籍官員。林揚祖故居保存較為完好,不過,如今,這座磚木結構的大宅遭到白蟻嚴重破壞,住在這裡的林氏後人整天提心吊膽。     昨日上午,記者在林揚祖故居內看到,大廳內有多處立柱、承重橫梁等木構件有明顯的白蟻侵蝕痕跡,而部分居室的木柱、木地板等木構件已被完全蛀空,搖搖欲墜,只能暫時用木板、磚塊等固定住。     位於廟前路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大宗伯第也遭受白蟻危害。大宗伯第是明代禮部尚書陳經邦的府第,建成於1592年,抬梁式與穿斗式相結合的木質結構,加上門房、護厝,共有大小房間一百多間,俗稱“百廿間”大厝,是明代一品官典型的府第豪宅。記者看到,民居大部分廳堂的木柱旁都支撐著一根新柱。     “這些都是有幾百年歷史的古建築,遭受蟻害已久,之前也曾治理過,但白蟻並沒有滅絕。”居住在林揚祖故居的一名林氏後人說,白蟻繁殖速度驚人,如不盡早治理,房屋主梁及承重柱一旦破壞,必將引起房屋整體倒塌,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甚至危及住戶的生命安全。     “很多木柱都被白蟻侵蝕,只好在舊柱旁加一根柱子支撐。”居住在大宗伯第的陳老伯說,之前他們也請人治理過白蟻,但效果不明顯。     記者調查發現,除了這兩座列入文物保護單位的古民居外,六條古街上數百座古民居大多遭到不同程度的蟻害。“如果再不加以滅治和保護,這些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蘊的古民居可能在將來坍塌消失。”當地一名住戶表示,這一帶的古民居連成一片,而白蟻躥來躥去,要想徹底解決蟻害問題,就必須由政府部門牽頭,成片進行整治。     部門:將請專業機構徹底治理蟻患     莆田市白蟻防治科技協會會長顏獻儒告訴記者,莆田市多為鹽鹼地,氣候濕潤,適宜白蟻生長繁衍。目前,全國有白蟻370多種,莆田市發現的有家白蟻、黑翅土白蟻、黃翅大白蟻、黃胸散白蟻、黑胸散白蟻等數十種。其中以家白蟻數量最多,其主要對房屋建築、家具、綠化樹木等造成破壞。顏獻儒表示,為從蟻口拯救六條古街古民居建築遺產,必須加大治蟻防蟻工作力度,還要做到群防群治與專業防治相結合,及時發現和消滅新生蟻患。     荔城區文體局文管辦劉主任介紹,縣巷等六條古街所在的區域確實有數百座古民居,列入文物保護單位的只有大宗伯第和林揚祖故居,而兩座古民居都屬於私有財產。根據《文化保護法》相關規定,非國有的文物保護單位只能由其產權所有人負責管理、修繕,文管部門可給予一定的資金補助。     六條古街所在的長壽社區居委會主任方先生告訴記者,之前他們也曾申請維修資金,用於大宗伯第等文物保護單位的修繕,也請人治理過白蟻,但如果要對整個片區進行全面整治,尚無足夠資金。不過,目前已考慮由居委會牽頭,編制整體白蟻防治方案,向相關部門爭取資金。另外,居委會、居民也出一些錢,邀請白蟻防治專業機構來進行徹底的治理。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