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上啟下的“蓮盤”,位於華表柱與望天吼之間,若非細心之人,很少有人注意它的存在。
近日,文物愛好者吳曉平先生發現,清代耿聚忠墓一座華表的蓮盤被盜。作為門頭溝區級文物,耿聚忠墓頻繁失竊,本就所剩不多的遺跡正日漸凋零。
現場 精致蓮盤僅存遺照
耿聚忠墓位於北京市門頭溝區龍泉鎮東龍門村西,是清初靖南王耿聚忠與妻子和碩柔嘉公主的合葬墓,當地人俗稱為“耿王墳”或“公主墳”。
如今,古墓地表僅存華表一雙、墓碑兩通,再無其他建築。通過僅存的遺跡,能依稀判別出墓園坐西朝東。
吳曉平先生所說的一對華表位於墓地東側,通高均為5米,石柱上的蓮盤和望天吼均已丟失。2001年,望天吼被盜,好在蓮盤猶存。但吳先生近日發現,蓮盤竟然也不見了。
望天吼、蓮盤相繼丟失,柱頂光禿禿的榫卯曝露出來,還留下幾片鍋鐵,系修造之初找平用的輔料。
作為承上啟下的構件,蓮盤並不惹人注意,但通過資料圖片仔細觀察,其工藝並不簡單。蓮盤為束腰須彌座式造型,腰身處是工整的聯珠,歷經300多年,存在明顯的均勻風化,不失滄桑之美。讓人遺憾的是,現在只能通過“遺照”證明它的存在。
回顧 盜墓頻發卻不設防
據2001年出版的《門頭溝文物志》記載,耿聚忠墓的三合土寶頂,在文革中被毀。原有馱龍碑五通、墓阙一對、華表一對。現如今,五通石碑有三通丟失,墓阙、華表上的望天吼和蓮盤相繼被盜。
從2013年至今,耿聚忠墓盜情不斷,本報曾3次曝光,但這個文保單位依舊“不設防”。記者發現,耿墓1981年公布為文保單位,人防、技防、物防都有缺失。
2013年7月,本報曾曝光耿聚忠墓內一通350年歷史的“和碩柔嘉公主冊封碑”被盜。一周之後,再次曝光耿墓內一通石華表遭到渣土擠壓一事,但報道後不但無人處置,華表上的蓮盤又丟了。
2014年4月,本報再發報道《耿墓又被盜 這回是華表石獅》,本以為被圈在油庫內的華表是安全的,誰想一伙人夜闖油庫大院,將華表上的“望天吼及蓮盤”盜走。
回應 已經報警尚無結果
記者致電門頭溝區文化委員會文物科,得知耿聚忠墓的蓮盤於2014年被盜,事發後已經向警方報案,但至今尚無結果。
一名男工作人員稱,這兩年偷盜文物特別猖獗,簡直防不勝防,他們也在積極收集文物,也想過把耿聚忠墓僅存的兩通馱龍碑挪走保護,無奈碑刻實在太大,也沒處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