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遼寧兩座百年建築陷遷建困局

遼寧兩座百年建築陷遷建困局

日期:2016/12/14 11:17:34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10月18日,遼寧省文保志願者孫葉新致電記者稱,因地產開發項目,沈陽市級文保單位俄羅斯墓地小禮拜堂舊址、沈陽市不可移動文物民國水會舊址要被異地遷建了。
 

    記者查閱發現,俄羅斯墓地小禮拜堂舊址位於和平區圖門路72號,於1912年建成,是沙俄為追悼日俄戰爭中俄軍陣亡將士而建立的禮拜堂。禮拜堂坐東朝西,主體部分呈八角形,上覆造型為別致的盔式屋頂。八角形建築主體的基座部分用透空的拱券廊柱和圓形敞廊加以處理,具有鮮明的個性。
 

    另一處要被異地遷建的建築為民國時期水會舊址。它位於和平區延邊街38號,建築面積450平方米,始建於1921年,為磚木結構,平面呈“L”形,地上兩層,地下一層。該舊址為水泥仿石牆面,局部有高浮雕,門口有兩根立柱飾愛奧尼式柱頭。“民國時期的水會類似現在的消防隊,是由各個娛樂場所聯合出資組建。該水會舊址1927年12月被奉天林業銀行使用。日偽時期為北市區警察局。1947年改為沈陽林業銀行。新中國成立後被紙張聯營公司使用。20世紀90年代改為酒吧餐館使用至今。”孫葉新介紹。
 

    近日,隨著沈陽市府大路132號地塊棚戶區改造項目的啟動,文保人士發現,這兩座老建築得動遷了。在孫葉新提供的市府大路132號地塊改造項目情況介紹的照片上,記者看到,該地塊的征收工作於2015年8月11日啟動,征收范圍內共涉及居民57戶、單位3家,征收房屋建築面積3569平方米。該告示還顯示:“該地塊淨地後,擬將水會舊址和俄羅斯墓地小禮拜教堂兩處文物遷移至此。”並稱,“為了更好地保護文物,也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文物。這樣既可以提升文物的功能價值,也能夠使地塊的景觀與周圍的環境和諧統一。”
 

    《文物保護法》第二十一條規定:對不可移動文物進行修繕、保養、遷移,必須遵守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而孫葉新認為,異地遷建就相當於復建,根本不可能不改變文物原狀。“2008年,‘滿鐵奉天圖書館’就被遷移復建,但到遷建時產權單位擅自加高樓層,導致這座漂亮典雅、獨一無二的西班牙式建築消失了。”孫葉新說。
 

    孫葉新希望,這兩座歷史建築能夠留在原地保護,並提升其文物價值。“俄羅斯墓地小禮拜堂舊址采用了新俄羅斯風格,特征非常鮮明。民國時期奉天共有水會16處,但水會舊址至今僅存這一處。這兩座老建築對於沈陽來說是不可替代的。”他說。
 

    對此,記者致電沈陽市文物局了解情況。沈陽市文物局副局長孟凡濤表示,目前兩座老建築遷建的申請正在報遼寧省相關部門審批,省相關部門會組織專家進行論證,確定是否遷建。而《文物保護法》第二十條規定:建設工程選址,應當盡可能避開不可移動文物;因特殊情況不能避開的,對文物保護單位應當盡可能實施原址保護。無法實施原址保護,必須遷移異地保護或者拆除的,應當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

    (來源:中國文化報  記者:李佳霖)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