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放下架子講萌事兒
日期:2016/12/14 11:12:56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故宮講故事,非但沒用文言文,說的還都是網絡“萌語”,講的也不是之乎者也,而是類似“本宮女的出路在哪”、“廢寢忘食的雍正——"四爺"靠什麼放松”這類冷門知識。昨日,故宮出版社宣布,作為慶祝故宮博物院90華誕的賀禮,《最好的故宮》將在本月正式亮相故宮書店。
與以往高高在上的文物大部頭相比,這套書從頭到尾都顯得“萌萌哒”。從題目就能印證,全套4本分別叫做《皇宮像個大森林》、《皇帝先生您好嗎?》、《最大的家庭》和《捧在手中的祝福》。故宮出版社總編輯趙國英介紹,這套書主要面向中小學生,算是一套為他們量身定制的教材。
翻看內容,卡通形象的皇帝、皇後和大臣們用通俗的現代語言進行表述,拉近了孩子們與這座恢宏宮殿的距離。“不僅有民俗知識,數學題也涉及了。”故宮出版社工作人員隨手翻開一頁,上面寫著“故宮專家曾經以"四根柱子圍成一間"的標准,統計出紫禁城內一共有房子8000多間。如果每天參觀一間,需要24年才能全部參觀完。按你的年齡,從現在開始算起,要到幾歲才能參觀完紫禁城呢?”
很多“高大上”被轉化成“萌白甜”。比如一間古建築,斗拱、隔扇、台基等專有名詞分別被比喻成樹杈、竹叢和泥石。“這些都是比喻,可以讓小朋友們更快地記住這些建築構件,比如斗拱就和樹杈一樣,宛如雨傘的傘骨,樹杈支撐起樹冠,而斗拱撐起瓦頂。”
六部也請了形象代言人。比如,工部掌管工程建設,代言人是錘子和鏟子;吏部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代言人是一方印,上面還有大名鼎鼎的“故宮貓護衛”形象。
還有一些冷知識,成了書中的看點。比如皇帝去世後,皇後便成了皇太後,皇太後很是哀傷,所以自稱“哀家”;雍正皇帝在位期間,不出巡也不狩獵,總是在宮中忙於政務,他放松自己的方法是“變裝”,扮演不同的角色,並被畫師記錄下來,他還扮演過西洋人刺老虎。
故宮不僅會放下架子講故事,也會端起范兒講古。與這套書一同亮相的還有《紫禁城100》。這部書選取故宮建築及館藏品中意味深厚的角度,以現代的方式,圖文並茂地向觀眾介紹中國傳統生活美學,用普及親和的內容,讓公眾更好地認識這座600年的皇宮。
本月內,這兩套書將亮相故宮神武門外的故宮書店。
鏈接
紫禁城為何又叫故宮?紫禁城裡哪座宮殿最大?參與建造紫禁城的工匠人數有多少?這些問題都可以在《最好的故宮》第一本《皇宮像個大森林》裡尋找答案。
翻閱第二本《皇帝先生您好嗎?》,小朋友們可以發現,皇帝的工作一點兒也不容易,每天都要與百官議事,在政治、經濟、民生各方面決策,平衡勢力,監察施政,批閱奏章,會見使節,從中可以學習成為好領袖的要素。
皇宮既是皇帝與百官工作的地方,也是皇帝一家人生活的地方。前朝官員協助皇帝治理國事,後宮官員協助皇帝處理家事。大家分工合作,國家才會發展得更好。第三本《最大的家庭》圖文並茂地介紹了很多有意思的小知識,例如皇帝、皇後、嫔妃、皇太後、太上皇、皇子分別都住在哪裡;文官與武官朝服上補子圖案的區別,以及補子上不同動物代表的不同官階。
第四本《捧在手中的祝福》則可以帶著小朋友領略皇宮裡許多帶著美好寓意與祝福的珍寶,例如獻給太後的籐蘿花鳥紋大缸、儲秀宮裡繡著五彩祥雲的寶座等。
(來源: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