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穿越千年的古民居用他們的智慧和勤勞創造了博大精深獨具特色的
日期:2016/12/15 1:35:56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請看那數以千計的古村落,那穿越千年的青瓦古民居。千百年來,吉安人民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用他們的智慧和勤勞創造了博大精深、獨具特色的廬陵文化。做到適度開發利用與修繕保護永續相結合,將古村(鎮)保護納入到旅游開發與美麗鄉村建設的大格局中,努力探索一條科學的保護和傳承之路。 燕坊留存著當年贛商大興土木留下來的100多棟古建築,每棟每排建築風格不一,造型各異。在這裡,我們能夠找回古村商人聞名長江兩岸的極盛之時。
根據部分群眾建房意願強烈的實際,該村在古村外規劃新地,設計與古村風格相協調的民居,盡可能保持古村的“原生態”,使環境更加整潔清新。同時,通過舉辦旅游文化節等多種形式宣傳、引導,引進旅游商規范經營管理,使燕坊古村成為吉水獻給世人的一塊文化瑰寶。如今,前來燕坊探尋文化密碼,感受古村風韻的游客越來越多。新農村建設為古村落保護與發展提供了條件。在保持原有歷史風貌、明確古村落發展限制要求、明確生態環境保護要求的前提下,向上爭取資金,推進對“開天窗”建房、沿路建房、占耕地建房等現象的治理,對生態環境的美化和提升,等等。而是以政府為主導,集結社會力量,實施統一規劃、有效管理。采取政府自籌資金,多方努力爭取國家歷史文化名村項目資金和國家紅色旅游重點項目資金,旅游收入反哺,群眾積極投工投勞等多種方式解決資金問題,一方面,堅持修舊如舊原則修繕維護,拆除或改建與古村不協調的建築,並將重點文物列入文物保護單位,請專人進行管理;
青瓦古村落的保護及其旅游的開發不同於其他旅游資源的開發,要改變純粹依賴市場的做法,堅持政府主導、加強管理的原則。吉安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指導方針。鼓勵企業家、社會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積極參與,動員當地集體、村民、族人籌資捐物,廣泛調動民間力量和社會資金參與保護。同時,依托古村有序發展鄉村旅游,把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反哺鄉村文化,繁榮鄉村文化,進而增加古村生命力,不斷豐富鄉村文化的旅游內涵,使古村開發和古村保護互生共進,相得益彰,做到永續傳承、可持續發展。
在保護和開發這座千年古窯遺址工作中,當地成立了吉州窯保護工程總指揮部,本著高度的文化自覺,以歷史的情懷、超前的眼光、長遠的規劃、持之以恆的決心,以建設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國家級考古遺址公園。這裡,將成為贛中歷史文化名鎮名窯游覽區,交相輝映的廬陵文化、陶瓷文化、古鎮文化是流淌其間的不朽詩歌。將廬陵古村鎮的文化研究與歷史、現實價值、規劃保護研究相結合,用歷史的、發展的眼光對待保護工作,在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中,突出古村落、自然環境的保護與規劃的整體性,青瓦古村落(遺址)所蘊含的文化密碼才能夠得到很好地釋放。保持原汁原味,堅持“一個保持、兩個突出、三個不搞、三個配套”的原則,即保持農村傳統文化特色;突出人與自然和諧,突出農村田園風光;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樹;基礎設施配套,社區服務配套,房屋設計配套,不搞千村一面、一個版本、一個模式,充分展示各村鎮的特色文化與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