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清代仿杭城建築——長泰樓仔厝 建於清康熙年間

清代仿杭城建築——長泰樓仔厝 建於清康熙年間

日期:2016/12/14 11:52:25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陳金榮林春興文/圖

  壯美的樓仔厝

  雕刻精美的橫梁屋脊

 

  西廂房的古老水井

  仿杭城園林式圓形拱門

  如果說,長泰縣珪塘千年古建築群,以集中程度高、歷史跨度大、建築風格多等特色,堪稱閩南古建築文化“大觀園”,那麼從古民居風格角度而言,其最為典型的代表,莫過於融合閩南與杭州建築風格於一身的清代古建築樓仔厝了。

  作為清代仿杭州城建築的閩南古建築——樓仔厝,位於珪塘千年古建築群的最西邊,與千年古剎普濟巖相去不過幾十米。盛夏時節,我和幾位好友一道,再次探訪了這一閩南古民居,近距離感受這一典型古民居的百年風采。

  據縣史料記載,樓仔厝又名祥雲堂,建於清康熙年間,坐北朝南,屬石磚木結構,單檐硬山式屋頂,由門廳、四列正房和東、西廂房及石板埕、花園、練武場組成,建築面積6000多平方米。大厝內共有11廳、13天井、51間房,置4個石圓門、31個路門、巷廊門,規模之宏大、風格之奇特,在閩南一帶實不多見。

  走近樓仔厝,只見老房子前為一大石板埕,歲月的磨蝕,讓每一塊石板面早已光滑锃亮,足底之下呈現的是時間的痕跡。從大厝的正大門進入,只見正中門廳前有一對門墩石鼓,細看,石鼓上浮雕有騰龍、駿馬、飛鶴、棲鷹等精美圖案,形態逼真,栩栩如生。

  過了門廳,便來到第一列主房大廳上,只見廳內石柱粗圓,石柱礎有鼓形、方形,浮雕騰龍圖案,還有木圓柱、倒吊蓮花柱頭;廳堂上的木制屏風,為透雕花草圖案,雕工細致精美。縱觀大厝四列主房建造,不論其石柱、屏風、橫梁、門窗等制作,無不是極盡精美考究,不僅很容易讓人想象到300年前老屋主人的富庶和修養,而且整棟古厝之百年風采韻味也由此展露無遺。

  同行的老友葉榕華,是這大厝裡的居民。他說,記憶裡的樓仔厝規模宏大、建造精致,具有《紅樓夢》大觀園之氣質和神韻。因為母親是大厝內的童養媳,葉榕華從小就在這裡長大。據他講述,他兒時常跟玩伴們在大厝內奔走嬉戲,因為門廳、正房、廂房等都有門廊相互通連,因此即便是下雨天,他們也是不用撐傘的,盡可在大厝內暢玩無阻,不必擔心雨淋風吹了。

  對大厝的整體格局,葉榕華如數家珍,他說,大厝後面原為花園、果園、練武場,西廂為廚房及一口水井,東廂為學堂。大厝內,如今尚遺留有清末武舉人葉紀庭練武的練武石一個,重近200斤,陰刻“泰邑祥雲堂葉”字樣楷書,字跡清晰。

  然而,讓他印象最深刻的,當屬大厝內的充滿回憶的假山了。假山建有亭台、軒榭、小橋、流水,並造有數條吐水蒼龍,他和小伙伴們就常在這假山的縫隙間隨性穿行游玩,奇妙無比、樂趣無窮。

  遺憾的是,隨著大厝內葉氏族人的增加,到他成年時已很是擁擠了,有些天井、廊道等都被改作他用,如廚房、儲物間等,特別是他鐘情的假山,也未能幸免。

  如今,這一古民居基本保存原貌,現僅有幾個老人在此居住。就這一古民居的由來,葉榕華對筆者介紹說,這座房子是一位名為葉維山先輩斥資修建的。清朝時,先祖葉維山到杭州經營絲綢生意大發了一筆財,娶了一名杭州姑娘為妻,為解賢妻的思鄉之愁,他便從杭州請來建築師,依照杭州城建築特色,花費數年光陰,修建了這麼一座具有杭州風情的庭園式古民居。

  據縣博物館人員介紹,縱觀樓仔厝整體,該仿杭州城建築別具一格、規模宏大,是一座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實用性庭園式古民居,是反映清代勞動人民生產、生活、建築技術的重要實物資料。2004年8月,樓仔厝被公布為第六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