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城磚,城牆磚

城磚,城牆磚

日期:2016/12/15 1:21:58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7月22日南通日報視點新聞版《此城磚或非彼城磚》的報道刊出後,引起關注。在眾多熱心人士的幫助下,記者終於尋訪到了這批城磚的下落。

市民關注城牆磚

  《此城磚或非彼城磚》一文見報當天,一大早,記者即接到不少讀者來電,有的關切地詢問城磚下落,有的熱心提供線索,甚至還有收藏者打聽手中城磚的價值……

  其中,最早打來電話的老干部陳華汝,提供了許多史料信息。陳華汝曾任市政府副市長,上世紀70年代在原通棉二廠工作多年,對該廠的歷史工業遺存懷有特殊深厚的感情,所以對這批城牆磚也格外關注。

  原通棉二廠的前身是張謇於1921年建立的大生八廠,後並入一廠,改稱副廠。所在地一帶也因此得名“八廠鄉”。

  建國後,大生八廠更名為南通國棉二廠。前幾年,市政府實施“退城進園”戰略,通棉二廠並入大生集團,重新規劃選址。原廠址進行重新定位開發。

  陳華汝介紹,原通棉二廠決定啟動“退城進園”時,就有不少人對老廠房、舊倉庫等近代工業遺址的保護利用提出建議,市政府也曾有過“建工業遺址公園,對原通棉二廠歷史倉庫進行遷建”的方案。

  去年初,原通棉二廠拆遷時,陳華汝路過工地,還專門進去看了看。“給拆遷工人發了香煙,提醒他們干活時小心點,這些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是有特殊歷史價值的。”

  前不久,陳華汝受市民政局邀請參加相關座談會時得知,工業遺址公園及歷史倉庫遷建工作,“因為要建中華慈善博物館”而暫停。他回憶,當時他又到工地上轉了轉,舊倉庫已經拆掉了,城牆磚似乎也沒看到。

置身野外一年多

  那麼,這15萬塊左右的城牆磚究竟在哪呢?

  根據市民提供的線索,記者先後致電市規劃局、民政局以及大生集團,從各種信息中尋找蛛絲馬跡。在一份《通棉二廠歷史倉庫遷建工程中標公告》中,查到了招標單位為“南通國有資產投資控股公司”。

  南通國投公司是由市政府出資設立,並授權經營集產權營運、投融資於一體的綜合性國有資產經營公司。其公司主營業務包括“接受市政府委托承擔城市建設及政府性投資項目的投資、運營和管理。”

  這是一條極有價值的線索!記者當即撥通了南通國投公司辦公室電話。

  南通國投辦公室負責人告訴記者,看到本報報道後,公司得知“舊倉庫系城牆磚所砌一事”,立即著手了解城牆磚下落,“一有消息,即電告記者。”

  “城牆磚都在!”時隔不久,南通國有資產投資控股公司董事長李界元,親自給記者打來電話。彼時,他就站在城牆磚的旁邊。

  按照約定時間,記者趕到了城牆磚所在地。

  殘垣斷牆邊,十多萬塊城牆磚碼成一人多高,靜靜地、一個挨著一個躺著。夕陽余輝下,一塊塊歷經歲月風吹雨打的青磚,微微泛著暈邊,無言敘說著南通城厚重的歷史。

  與記者同去的南通城牆磚收藏和研究者劉道榮,見此場景,感慨萬分,“這麼多歷朝城牆磚齊聚於此,實屬罕見,令人震撼!張謇先生當年砌倉庫的時候,沒有用水泥而是用的石灰,保護了城牆磚,完好如初,令人佩服。”

  南通國投公司具體負責“通棉二廠歷史倉庫遷建工程”的項目經理介紹,原通棉二廠舊倉庫自去年初拆除後,舊城牆磚就一直放在這,總共約有400立方米左右。

  他說,“ 在此之前,沒人知道它們是城牆磚,因此雖然置身野外,卻得以保存下來。”

城牆磚何去何從

  看到了城牆磚實物,它的身世之謎也有了初步的解答。

  在對城牆磚進行勘查之後,劉道榮根據其30多年的收藏、研究經驗,得出三點基本判斷:

  一、原通棉二廠的舊倉庫所用的城牆磚,應該來自南通自家的城牆,而不是南京的明城牆。“南京的城磚號稱‘皇城磚’,其規格要比南通城磚大一倍。”

  二、現場的城牆磚約有400立方米,數量與之前預計的大致相當。“看來,拆遷時雖有損毀,但數量不大。”

  三、這批城牆磚保存相對完好,而且,“從形制上看,絕大多數是宋磚,年代最長的,約有1000多年了。”

  對於這批城牆磚一年多的“經歷”,原通棉二廠歷史倉庫遷建工程項目經理依據相關文件資料,為我們梳理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原通棉二廠地塊除商住項目外,還有約40畝土地原計劃是建設“工業遺址公園”。

  市規劃局《通規管函(2009)165號文》顯示,市政府確有在原通棉二廠遺址建設“工業遺址公園(暫定名)”的決定,其中,原通棉二廠歷史倉庫遷建至“保留的歷史生產車間西側”。

  從《南通遺址公園老廠房遷建施工圖設計》可以看到,遷建後的倉庫與歷史倉庫,從外形上看,如出一轍。

  根據市財政局《通財企字(2009)37號》文,原通棉二廠廠區內歷史倉庫遷建由南通國投公司作為責任主體和具體實施主體。

  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南通國投公司在遷建過程中,將原有倉庫進行了“資料留存,包括‘人字梁’、門、窗等細節都進行了詳細拍照、記錄。”至於砌牆所用磚塊,雖然“沒有人提示是城牆磚”,但也基本保留,以便重建時加以使用。讓劉道榮稍感遺憾的是,“高大的木質‘人字梁’已被裁斷,原因是根據新的設計,是用原梁木包裹新鋼梁。”

    然而,去年底一份文件顯示:擬建的工業遺址公園項目將作變更。由此“遷建工作就擱置下來,這些城牆磚也就一直堆放於此。”

  南通國投公司有關人士表示,如果舊倉庫所用牆磚,確系南通城牆磚,具有重要歷史文化價值,“那麼,這個‘金庫’的保護工作亟須制定落實。”再如過去那樣置於野外,其散落丟失,則難以避免。

  城牆在過去的文明中曾經是城池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很長的時間內都對地區或國家的軍事防御及日常管理發揮了巨大作用,城牆建築本身也成了古城的標志和現代城市的重要物質文化遺產。

  那麼,如何認識南通城牆磚的價值,其背後又有怎樣的歷史鉤沉,這批南通城牆磚又當何去何從?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