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店遺址公布猿人洞搶救性清理發掘成果
日期:2016/12/14 11:27:22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7月17日,北京周口店遺址對外公布了2011-2014年周口店遺址第1地點(猿人洞)搶救性清理發掘成果及2015年發掘計劃。本階段發掘共出土可鑒定標本上萬件,並找到了“北京人”用火的最新力證。
第1地點(猿人洞)是周口店遺址的心髒,是遺址最具科學價值的標志性堆積體,是第四紀地質學剖面的代表性遺跡,保存了遺址最完整的地層序列和豐富的科學信息。據猿人洞搶救性清理發掘隊隊長張雙權介紹,猿人洞自20世紀20年代發掘以來,長期遭受自然力的破壞,存在松滑、空洞、裂隙等險情。為做好猿人洞的保護、研究工作,經國家文物局批准,自2009年開始對周口店遺址第1地點(猿人洞)西剖面的搶救性發掘工作。在2009-2014年的清理發掘中,先後完成了猿人洞西剖面第3層和第4層的清理發掘工作。在2011-2014年對猿人洞第4層的發掘中,共出土可鑒定標本上萬件,其中包括近4000件石制品,大中型動物骨骼標本3000多件,小型動物化石2000余件。
本次發掘的另一重要發現是找到了“北京人”用火的新力證。據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高星介紹,猿人洞第4層位是前人記錄中的“灰燼層”,其間不僅有“北京人”用火證據的存留,亦有石制品與動物化石的大量出土。但近30年來,部分西方學者質疑“北京人”用火及保存火種的能力。在近幾年的發掘中,在猿人洞第4堆積層有火塘、原地燒結土、燒石特別是燒骨等用火遺物、遺跡的密集出現。針對這些疑似用火遺跡沉積物,及與其處於同一平面的其他沉積物進行分析,表明遺址疑似用火區沉積物很可能經歷了700°C以上的加熱,應是受到人類控制用火的作用。為了證實“北京人”用火的確鑿證據,科研人員組織了磁學、釋光特性、微形態、元素碳、植硅體、孢粉、紅外光譜分析、文化遺物的分布特點等因素對“北京人”是否用火的證據進行了重新檢驗。研究發現第1地點的第4層和第6層灰燼中含有硅質體, 即找到了證明“北京人”用火的一種證據,說明“北京人”在第4 和第6層位所處的年代已經可以控制用火。(馮朝晖)
來源: 國家文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