驢友爬長城發現城磚“明代沈陽造”
日期:2016/12/15 1:20:46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十幾天前,沈陽驢友李先生前往北京密雲牆子路長城游玩,爬長城過程中,他意外發現多塊刻著“萬歷十年沈陽營秋防中部造”字樣的城磚。
“萬歷十年就是公元1582年,距今431年,這些城磚和沈陽有什麼關系?”李先生在微博上提問。
文物專家接受沈陽晚報、沈陽網記者采訪時激動表示,該網友發現可證明,明代修築長城有沈陽人付出辛苦,“沈陽造”長城磚意義重大,亟待保護。
明代長城城磚驚現“沈陽造”
李先生是北京人,5年前來沈陽,從事軟件開發工作,熱愛戶外和攝影。十幾天前,李先生回到北京,和朋友一起攀爬了密雲牆子路長城。
牆子路長城初建於明洪武年間(1368年-1398年),萬歷三年(1575年)重修城池,是明代一處重要的邊關要塞。由於年代久遠,牆子路長城如今坍塌毀壞比較嚴重,成了一座“野長城”。但該地風景優美,加之人煙稀少更添蒼涼之感,近年來吸引不少戶外愛好者前往一探。
“牆子路長城最大的特點是,它有一段隱藏在山巒中的“V”字形長城,幾乎成90度角,攀爬起來特刺激。”抱著征服大“V”的想法,李先生一路行行攝攝。但即將到達“V”字時,李先生在一片殘破的城牆前停下了腳步。“我發現城磚上刻著字,就靠近看了看,沒想到,城磚上居然刻著‘萬歷十年沈陽營秋防中部造’。”
帶著好奇,李先生在附近走了一圈,又發現不少塊刻著“沈陽”字樣的城磚,此外,還有“河間”的城磚。“萬歷十年是公元1582年,距今431年,這些城磚都是什麼來歷?”
專家肯定城磚為沈陽人燒制
針對這一疑問,記者采訪了中國長城學會理事、沈陽人馮永謙。
研究長城多年的馮老師肯定表示,這些刻著“萬歷十年沈陽營秋防中部造”的城磚當年就是沈陽人燒制的。他解釋,明代修長城是舉國工程,時間跨度大,全國抽調人力,每年都有各地的壯丁被征召去修長城。各地壯丁集結後,以家鄉屬地進行劃分。公元1386年,明朝在沈陽地區成立“沈陽衛”,“衛”是明代的一種軍事單位,當時的“沈陽衛”是遼東25衛之一,隨著戰略地位提高,加之離北京近,沈陽人也被征召去修長城了。
明朝的部隊建制沒有“營”這個單位,史料上很難查到相關史料,馮老師表示,這裡“營”不是正式的國家編制,相當於一個臨時工程隊,“沈陽營”就是“沈陽工程隊”的意思。各地工程隊季節性輪換,分“秋防”和“春防”,“秋防”就是秋天施工,“春防”就是春天施工。修長城和今天修路差不多,也采用分段修築的辦法,“中部”就是牆子路長城的中段。
因此,“萬歷十年沈陽營秋防中部造”字面上解釋就是——萬歷十年,沈陽施工隊負責修築牆子路長城中段秋季工程。
“沈陽造”城磚有重要意義
明代燒磚為何要給磚冠名?沈陽故宮博物院研究室主任佟悅表示,這樣做是為了方便朝廷追責,按照當時規定,誰燒的磚誰就要負責,如果出現質量問題,就要扣發工程負責人的工資。“不怕你搞工程的官員腐敗,出了問題就扣工資,因為這個,有的官員被罰得傾家蕩產。”佟先生說。
記者從沈陽市檔案館了解,早在2005年,便有人在密雲長城發現過“沈陽造”城磚,當時除了發現“萬歷十年沈陽營秋防中部造”,還有“東部造”和“西部造”。目前,檔案館已經收藏磚刻的拓片。
馮永謙表示,他走訪長城60多年,也曾去過牆子路長城,但從未發現過“沈陽造”的長城磚,聽到記者的描述,他很激動。“‘沈陽造’長城磚對沈陽有著重要意義,這證明沈陽人也去修過長城,這些東西很珍貴,希望盡快保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