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閩學文化長廊中規劃了列西四賢祠 古建之精品

閩學文化長廊中規劃了列西四賢祠 古建之精品

日期:2016/12/14 21:24:37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閩學文化長廊中規劃了列西四賢祠 古建之精品


沙溪河西岸要建閩學文化長廊,這一消息讓梅列列西本地人吳植生感到高興。吳植生了解到,這條十裡文化長廊,還將融入三明本土的文化,一些消失的歷史景觀將得到恢復。

吳植生等列西坊裡人惦記的歷史景觀,包括早年在列西有著重要地位的四賢祠。如今,列西人說起四賢祠,也只剩下“三鋼大樓附近”,“八九十年代被拆了,當年在上五仙姑路口,搭了間舊構”等零碎的說法。那麼,列西四賢祠究竟是怎樣的一處古建築,又經歷了怎樣的遷移,四賢祠有沒可能重建?近日,記者帶著這些問題,深入列西民間作了訪問。曾為校址,也作過衛生院

黃姓是列西本土幾大姓之一,黃昌平就是後裔之一,多年來他關注列西人文歷史的挖掘考證。3月14日,記者輾轉找到黃昌平,在他所經營的賓館辦公室裡,黃昌平先講述了宋代列西人黃復抗金故事,這段史跡是他最新發掘考證得知的。

談到列西四賢祠,黃昌平說:“從我所考證的史料來看,列西有著豐厚的人文歷史,四賢祠就是代表之一。”黃昌平出生於上世紀六十年代,他小的時候,四賢祠被作為列西衛生院,大人小孩子生病了,都到那兒找醫生看。他說:“長大後,我才知道四賢祠是用來祀奉儒學、理學大師的。”

記者問黃昌平,四賢祠具體位置在哪?黃昌平說,原先四賢祠就在列西“三鋼大樓”旁,也就是現在列西街道辦公樓前的巷子位置。至於“三鋼大樓”,這是列西本地人的一種說法,實質是三鋼當年建在列西的一幢宿捨樓。

黃昌平期待四賢祠有朝一日能夠復建。關於四賢祠,他想到了列西小學,黃昌平說,記得列西小學師生當年還在祠裡上過課呢。

3月16日,記者按黃昌平所指,來到列西小學探訪。

列西小學黃校長很熱情,找到列西小學與四賢祠淵源的記載:“1934年8月間,學校遷到四賢祠(即解放後的列西衛生院舊址),這期間歷任校長有鄧清兆等,開設國文、算術等課程,建立了正常的教學秩序。1940年9月開辦高小班,學校更名為‘三元縣列西高級小學’,1942年開始了高小畢業班。”

黃校長介紹說,按校史記載,學校於1934年8月至1945年9月期間,以四賢祠作為校址,四賢祠為列西小學的發展和列西人孩子的教育作出過貢獻。黃校長從學校退休教師名錄裡尋找當年四賢祠時期的校長和老師,但都沒找著。

學校有位羅老師是列西本地人,他告訴記者,很多本地人對四賢祠的記憶大多停留在解放前,解放以後這裡被改作衛生院了。羅老師說:“我可以介紹一位羅錦祯老人,他對列西的歷史有研究,也收集了相關史料。”

隨後,記者見到了羅錦祯,聊起列西的人文歷史,他如數家珍。羅錦祯說:“列西四賢祠過去是讀書人的地方,一般人不讓隨便進。”他舉了個例子:“我有一位堂叔當年高小畢業,就可以到祠裡去。”

羅錦祯說,這座四賢祠裡也有神像,有孔子、文昌帝君,還有楊時、羅從彥、李侗、朱熹理學四賢的牌位。每年孔子誕辰日,八月中秋等有祭祀活動。舊城改造時遭遷移

羅錦祯是位退休教師,一直關注三明本土文化的發掘與保護。

談話間,羅錦祯告訴記者:“幾年前我還專門向上反映過四賢祠的事情呢!”羅錦祯隨後拿出了一封手寫信件。這封信對四賢祠的歷史建構和遷移作了較為詳細的考察說明。

據羅錦祯考察,列西四賢祠是列西民眾於清初,為紀念宋朝著名理學家楊時、羅從彥、李侗、朱熹而建的祠堂,是列西正順廟的附屬建築,1991年3月31日被市政府列為市級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此祠為木結構,四周有防火牆,面闊五間,進深七間,中央大廳的四根立柱上嵌有清乾隆年間監察御史官志涵和舉人、龍巖縣學渝吳正元書寫的兩副長聯,整座祠堂非常壯觀。

羅錦祯在信中寫道,解放後這裡被作為衛生院,因此很幸運躲過了文革浩劫。但1994年舊城改造中,該祠被強遷至麥坨(三鋼勞服公司機修廠至五仙姑路口)另建,只是搭蓋了上廳五間中的三間,下廳及兩旁的廂房都不見了。因長年無人管理,這個僅存一部分的“四賢祠”遭受了極大的破壞。

羅錦祯對記者說,四賢祠是列西人崇文尚德的實物見證。當年向上反映四賢祠的情況,就是希望能夠引起有關部門重視,恢復對四賢祠的保護,但這麼多年過去了,四賢祠的狀況沒有得到任何改觀。

3月27日,記者從列西吳氏家譜中,讀到關於四賢祠的記載。其中,列西人吳正元所作的《四賢祠記》,對四賢淵源作了描述,並對四賢祠建設由來作了考記,稱“吾鄉愈奮志崇賢振學,欲將舊祠仍作公塾,更正念賢祠宜遵體制華實大雅也,爰議重新鼎建另購基址,坐龍津閣西園,卯山酉向,盤據中道。” 古建精品期待復原

記者按羅錦祯所指方向,來到三鋼勞服公司機修廠附近,找到了1994年被移建至此的“四賢祠”。只見一座木構房於公路高坡下方,房屋已顯破敗,成危房,門窗損塌,柱子歪斜,房前堆放著各種生活垃圾,不堪目睹。

眼下,市規劃等部門正在加快推進“沙溪河西岸十裡閩學文化長廊”建設。吳植生說,“沙溪河西岸閩學文化長廊”若能如期實施,不啻是件幸事。市規劃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閩學文化長廊中規劃了四賢祠,並且將按四賢祠原有建構復建。

羅錦祯特意帶來了羅家族譜,記者從中目睹了四賢祠的真容,這是一座四合院,設計精巧,齊瓦翹檐,雕梁畫棟,真乃古建之精品。

記者翻閱羅家族譜,見四賢祠圖後,還附有篇“谒歷西四賢祠兼書疆域圖後”,此文落款“邑後學拙園潘江盥手頓首拜書”,文中寫道“閩沙尾歷團,地輿載梅列東西兩岸,中隔一帶水分,立四賢祠。”並附錄祠內聯:立雪歸來薪傳弗替遂使海濱得稱鄒魯道之南也斯言諒矣;連雲創起明煙用享雖生晚近尚有典型法乎上焉夫子勖哉,落款為後學枝亭官志涵拜題。另一聯為:吾道開東南宗洛倡楊聯開羅李朱名賢延衍開來遠繼往;斯文繼周孔集儒成朱層繼李羅楊夫子歷起繼往大開來,後學健巷吳正元拜題。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