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缙雲縣文物普查隊發現一中西合璧建築
日期:2016/12/14 21:42:08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99古建網 \}GJ-\IN8MX
99古建網IJ@,a @2q fN l“紅毛屋”是當地老百姓的一種俗稱,該建築因外國人設計出資建造,外國人曾居住的房子,所以村裡人一直叫“紅毛屋”。
\G-F N/lI.CX0n&U MV5maNHV0 該建築位於浙江省東渡鎮外隘頭村後山腳,括蒼古道中心地段。坐東朝西。建築面積72平方米。二層屋建築。海拔693米。民國建造。根據缙雲縣民國版《五雲紀念錄》載:“民國十三年歲次(1924年)瑞士瑪克德任缙雲義振協會會長,建缙雲五雲鐵索橋時,處屬華洋義振支會捐銀一萬三千多元。”由此可見,瑪克德在民國時期長期活動和居住在缙雲一帶是不可置疑的。
X^9Y+y t,Rw0 99古建網`jVux$_又根據東渡鎮外隘頭村老人葉貴寶(79歲)回憶:解放前,有位瑞士國人,名叫瑪克德與妻子及懂醫學的蘇教士共3位外國人,以及他們雇用的翻譯員1人(缙雲七裡鄉人)、管家夫妻2人(松陽縣人)、料理家務1人(缙雲五雲鎮人)在每年的夏季都要在外隘頭村的“紅毛屋”居住生活。“紅毛屋”的西側原有一幢教堂、其周圍還有附屬建築如:廚房、牛欄、古井等,以及留有一塊很大的菜園、池塘,現在圍牆基址痕跡還比較明顯,原占地大約一千多平方米。他們還養了5頭牛,擠奶做面包食用。瑪克德一行曾於民國期間長期在缙雲縣城、舒洪鎮的江沿、麗水城內以及東渡鎮外隘頭等地傳教做禮拜活動。因外隘頭村地理環境優美,地勢較高,氣候溫涼,是夏季人們納涼避署的好地方,所以瑞士國基督教傳教士瑪克德等人要選在此地居住就不難解釋了,“紅毛屋”可以說曾經是他們的辟署山莊。
C{ bd4V0 99古建網;zD#`Dt \2hQR0~該建築設計造型獨特。從俯視看平面形似 “基督教十字架”;從內部結構看沒有任何柱子作支撐,三開間房屋只是用厚厚的牆體來撐起整個梁架;從外部裝飾看其窗戶、門全部加了一道百頁門和百頁窗。目前,整幢房子基本保存完整。“紅毛屋”的保存對我們研究中西合璧建築的設計技術及裝修風格等提供了實物依據。(浙江文物網 王瓊瑛)
8k^itH,d0 伊尚錦時尚手冊-女性完全時尚手冊 http://www.eshangjin.com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