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關心的東坡祠復建工程進展怎麼樣了?在市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上,候瑞提出的《關於東坡祠景區復原修建的幾點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提出,應該恢復蘇東坡居住時的歷史原貌,使東坡祠景區復原工程更趨合理。
南方日報記者從市文廣新局獲悉,在去年8月向社會公示的三個設計方案中,決定選取華南理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設計的方案一,作為東坡祠復原工程的設計方案,原因是該方案最具“復古”風味。據該局副調研員李傑透露,該方案設計者查閱大量歷史文獻,使設計方案更加忠於歷史,獲得專家一致認可。目前,復原工程的主體建築進入施工招標程序,預計今年上半年進行建築工程施工。
中標方案尊重歷史
“把東坡祠修成一個不倫不類、現代的仿古建築,是提案人最大的擔心。”李傑表示,在多次的交流中了解到,提案人與我們的思路是比較吻合的,因為復原東坡祠所遵循的就是弘揚東坡文化、尊重歷史的原則。
設計方案的選擇充分體現了尊重歷史的原則。去年8月,市規劃委員會向社會公示了三套設計方案,分別來自華南理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陝西省建築設計研究院和廣東省建築設計研究院。結合專家、市民的意見,並反復研討,華南理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設計的方案一“隱於鶴峰,顯之故祠”獲得專家一致認可,被選定為東坡祠復原工程的設計方案。
為什麼選擇這套方案?參與方案討論的李傑稱,該方案更加忠於文獻記載的歷史,方案的設計者也在查閱歷史文獻上下了很多功夫,設計團隊對古代建築和嶺南風格建築有較深的理解。相對於方案一,方案二和方案三的不足之處主要是設計規模太大,與歷史文獻記載差距較大。
東坡祠內的東坡井是否就是蘇東坡掘的井?這一點一直備受爭議。對此,李傑表示,經過去年的兩次考古勘探,基本可以確定東坡井就是蘇東坡掘的井。
“因為現在東坡井的井口是水泥制造,很多人一看就覺得不是古井。”李傑稱,這是由於惠州衛生職業技術學校當年在白鶴峰新建操場時,就在原來山坡地的基礎上下挖了兩米,導致水井頂端被削去了。但通過對井內的考古勘探,在東坡井的井壁下層找到了宋磚,再加上東坡井的位置與歷史文獻(即蘇東坡的詩文及清代名士關槐“冰湍”碑文)記載吻合,因此基本可以確定,該井就是蘇東坡修建居所時所掘的水井。
除了尊重歷史、保護文物,《建議》還提出“東坡紀念館不能建成陳列館的風格,應該注入一些現代聲、光、電等元素,供游客觀賞。”對此,李傑表示,將按照這個思路來安排經費,東坡紀念館將運用現代的手法,全面展現蘇東坡的一生。
據了解,東坡祠復原工程已於去年10月實施動工,待詳細的設計方案完善後,預計於今年5月或6月份實施主體工程建設,整個景區在2016年完成施工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