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根糕點:塘棲古鎮的金名片
日期:2016/12/14 10:24:48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甘居鵬
塘棲鎮剛剛舉辦過枇杷節和美食節,在10多天的時間裡,大量的游客湧進這座古鎮,目的就是品嘗這裡的各式美食。以古老的運河為界,以南是水南街,有肯德基、許府牛、丁哥黑魚館等現代的餐館,以北就是著名的水北街,是塘棲傳統美食的集中地。“舌尖上的余杭”系列第三期,我們又回到了塘棲,這一期為您推介的是法根糕點。
非節假日,法根糕點依然火爆
在廣濟橋的北端,有一座兩層的傳統建築,像是橋頭堡一樣矗立,這裡就是法根糕點的總店。筆者是在星期二到達這裡,既非節假日也非周末,但是店裡依然門庭若市,來買糕點的人絡繹不絕。特別是一些上了年紀的老杭州人,不惜花2個小時坐車,總愛往塘棲跑,就是為了買幾袋法根糕點。
一名店員告訴筆者,在枇杷節期間,來買糕點的人多得不得了,店員增加到6個人都忙不過來。 “來的基本上都是大伯大媽,年輕人買回去也是給老人吃的。來的人以杭州人居多,從上海、嘉興過來的也有。”該店員說。
人們為什麼喜歡法根糕點?一位從杭州上城區趕過來的大媽說:“糕點做得好吃,又不貴,我經常過來買,回去自己吃,還可以送人。”對此,法根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卻是這樣解釋:“因為我們做的是傳統食品,人們有懷舊的情感,已經吃出感情來了。”
“做人要憑良心,產品要憑標准”
法根糕點的店名來自於李法根的名字。李法根出身於一個糕點世家,李法根在三兄弟中排行老三,父親名叫李福貴,早年在崇賢供銷社工作。1979年,15歲的李法根剛初中畢業,就開始跟著父親學習制作糕點。2002年,李法根獨立門戶,開辦了“法根糕點”,注冊了商標。“我的父親做了四五十年的糕點,我也做了33年,從四五個人的家庭作坊,到現在八九十人的食品廠,我很慶幸一直在做傳統糕點。”李法根說。
現在法根食品大約有50余種糕點,都是手工做,用機器包裝。糕點按季節的不同來進行生產,比如清明做團子、綠豆糕,立夏做立夏餅,中秋做月餅。天氣熱,糕點就水分少一點,利於保存;天氣冷,水分可以多一點。
李法根透露,今年端午,法根會嘗試做粽子,現在已上市,杭州市民可以在各家法根專賣店買到。
李法根做法根糕點,注重專、精兩個字,專注於做傳統食品。現在企業做大了,要講究管理,還要對員工進行培訓。
法根食品一直奉行誠信原則,重視服務態度,根據顧客的需要,薄利多銷。
“我們現在的理念是低糖、無糖,倡導綠色食品,做人要憑良心,產品要憑標准,對原材料把好關,出廠要檢驗,而且對員工自身衛生也有嚴格的要求。”李法根說。
“政府重視,自己也要做好”
每年一度的枇杷節和美食節,塘棲總是人頭攢動,好不熱鬧。游客到這裡游玩,總喜歡帶一些當地的美食回去,饋贈親友。法根糕點因為價格實惠、口感極佳,成為游客的首選。
塘棲是個旅游勝地,政府注重開發旅游,這對李法根事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法根糕點是塘棲當地傳統的名吃,是著名的品牌,如同塘棲的金名片一般。
政府搭台,企業唱戲。在塘棲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法根食品廠越做越大。而每年鎮裡舉辦的枇杷節、美食節,則給法根食品提供了展示企業形象的舞台。
在2006年的枇杷節上,李法根表演蒙眼切雲片糕,名聲大噪。在去年5月27日的塘棲枇杷節開幕式文藝晚會上,中央電視台著名節目主持人董卿看完法根蒙眼切糕的表演後,贊歎不已。李法根也一直以此為榮。
法根食品的“茶食糕點”已申請了省級非遺項目,而在今年余杭區的非遺保護月開幕式上,李法根獲得了“十佳民間手藝達人”的稱號。
“當地政府重視,自己也要做好。自己說好是沒用的,要顧客說好那才是真好。”李法根說。
注重品牌,發展企業文化
除去塘棲的總店和老廠(現做現賣),目前法根糕點的專賣店共有12家,分布在臨平、瓶窯、蕭山、丁橋和杭州主城區。
在法根食品事業蒸蒸日上的時候,李法根卻限制店面的數量。“我本來可以開到30家,但是質量要保證,我們要一步一步走。” 李法根解釋說。
對於法根食品的未來規劃,李法根認為還是從管理著手。
法根食品目前已涉足電子商務,由於人力有限,李法根與淘寶網的店家合作,簽了協議,要求他們誠信做生意。店家到廠裡拿貨,在網上銷售,也賣得很好。
李法根計劃明年將所有的專賣店召集起來,統一裝修店面,繼續投入使用。為了法根食品的生存,李法根投資建了新廠,新廠位於塘棲村村委旁邊,占地3200平方米,比老廠大了2倍。李法根介紹說,新廠已經建好了一年多,目前已經裝修完畢,准備投入生產,以便滿足市場需求。
李法根還花大力氣做企業文化,打造品牌,在新廠還有一個占地100平方米的法根體驗館。體驗館的理念是“師法自然,根本純粹”,分為餅文化、塘棲篇、法根篇、產品篇、轶事篇等等,參觀者可以領略到法根糕點豐富的企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