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淺析中西方園林藝術風格及其美學思想

淺析中西方園林藝術風格及其美學思想

日期:2016/12/15 0:56:22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園林藝術是一種實用和審美相結合的藝術,由於時代、民族、地域、環境等因素影響而表現形式存在區別,又因優秀造園者的社會實踐、審美意識、審美經驗、審美修養、審美想象、審美理想和審美意趣的不同,使園林藝術呈現了五彩缤紛、美不勝收的風姿。中西方園林在各自思想、文化的基礎上形成了各自獨有的形態。

  1、中西方園林藝術風格比較

  中國園林藝術和西方園林藝術是世界園林藝術的兩大流派。風格迥異,表現形式也迥然不同。如西方人喜好雕塑,在園林中有著眾多的雕塑。而中國人卻喜歡在園內堆假山。中國人看樹賞花看姿態,不講求品種,賞花只賞一朵,不求數量,而西方人講求的是品種、數量,以及各種花在植壇中編排組合的圖案,他們欣賞的是圖案美。

  中國的園林藝術源於中國傳統繪畫,因而從一定的意義上可以說是傳統繪畫的又一表現形式,從審美主體來說,長期受深厚的哲學、美學的陶冶,而主體本身又是經過各種成熟的藝術詩詞、繪畫、工藝美術和建築交融滲透獨立發展起來的一個形態完善的藝術類別。“詩情畫意”是中國古典園林追求的審美境界。西方園林中的法國有“園林是陪襯,是背景,是建築的附屬物,確實不是獨立完備的藝術”(黑格爾語)。

  總的來說,中國古典園林是以含蓄、蘊藉、清幽、淡泊為美,重在情感上的感受。對自然物的各種形式屬性如線條、形狀、比例、組合,在審美前意識中不占主要地位。空間上循環往復,峰回路轉,無窮無盡,追求含蓄的境界,是一種摹擬自然,追求自然的封閉式園林,是一種“獨樂園”。西方園林則表現為活潑、規則、奢侈、熱烈。造園中的建築、無不講究完整性,以幾何形的組合達到數的和諧。西方園林講究的是一覽無余,追求人工的美,是一種開放式的園林,一種供多數人享樂的“眾樂園”。可以這麼說中國園林基本上自然的、寫意的、重想象;而西方園林基本上是直觀的、重人工、重規律。

  2、中國園林造園的美學思想

  中國古典園林是滋生在中國文化肥田沃土之中,深受繪畫、詩詞和文學的影響。由於詩人、畫家的直接參與和經營,中國園林從一開始便帶有詩情畫意的濃厚感情色彩。中國畫,尤其是山水畫對中國園林的影響最為直接和深刻。可以說中國園林一直是循著繪畫的脈絡發展起來的,並遵循著“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原則。外師造化是指以自然山水為創作的楷模,而中得心源則是強調並非機械的抄襲自然山水,要經過藝術家的主觀感受以粹取其精華。除繪畫外,詩詞也對中國造園藝術也影響至深。詩對於造園的影響也是體現在“緣情”的一面。中國古代園林多由文人畫家所營造,不免要反映其氣質和情操。這些人作為士大夫階層無疑反映著當時社會的哲學和道德觀念。中國古代哲學“儒、道、佛”的重情義,尊崇自然、逃避現實和追求清淨無為的思想形成一種文人特有的恬靜淡雅的趣味,浪漫飄逸的風度和樸實無華氣質與情操,這也就決定了中國造園的“重情”的美學思想。

  2.1 中國園林體現的是自然美與自然擬人化

  中國造園追求的是造園藝術,師法自然;分割空間,融於自然;樹木花卉,表現自然。山環水抱,曲折蜿蜒,順應自然而參差錯落,力求與自然融合。中國造園主要是尋求自然界與人的審美心情相契合的方面。中國園林審美觀的確立大約可追溯到魏晉南北朝時代,特定的歷史條件迫使士大夫階層淡漠政治寄情於山水,並從湖光山色中蘊涵的自然美中抒發情感。中國園林雖從形式和風格上看屬於自然山水園,但決非簡單的再現或模仿自然,而是在深切領悟自然美的基礎上加以概括和總結。明明是自然人工造山、造水、造園,卻又要借花鳥蟲魚、奇山瘦水,制造出“宛若天開,渾如天居”的局面。這種創造是順應自然並更加深刻的表現自然。

  2.2 中國造園傾心追求的是意境美

  中國造園注重“景”和“情”,乃至於情景交融的最高境界。景屬於物質形態的范疇,但其衡量標准則要看能否借它來觸發人的情思,從而具有詩情畫意般的環境氛圍即“意境”。這顯然不同於西方造園追求的形式美,這種差異主要是因為中國造園的文化背景。自魏晉南北朝以來,由於文人、畫家的介入使中國造園深受繪畫、詩詞和文學的影響。而詩和畫都十分注重於意境的追求,致使中國造園就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這是因為意境是要靠“悟”才能獲取,而“悟”是一種心智活動,“景無情不發,情無景不生”,因此中國造園的經營要旨就是追求意境。

  2.3 中國造園講究的是含蓄、虛幻、深沉、虛實共生

  中國造園走的是自然山水的路子,所追求的是詩畫一樣的境界。如果說它注重造景的話,那麼它的素材、靈感只能到大自然中去發掘,越是符合自然天性的東西便越包含豐富的意蘊。中國造園講究的是含蓄、虛幻、步移景異,其中奧妙正在於含而不露、求言外之意,使人們置身其撲溯迷離和不可窮盡的幻想之中。中國園林的造景借鑒了詩詞、繪畫中的含蓄、深沉、虛幻,並借以求得大中見小、小中見大、虛中有實、實中有虛、或藏或露、或淺或深的效果,從而把許多全然對立的因素交織融會使之若渾然天成,充分體現了園林式的中國文化。

  3、西方園林造園的美學思想

  西方園林的起源可以上溯到古埃及和古希臘。萌芽時期的西方園林體現著人類為更好的生活而同自然界惡劣環境進行斗爭的精神,它來自於生產者勇於開拓、進取的精神,通過整理自然,形成有序的和諧,西方園林體現的是“天人相勝”的觀念和理性的追求。從歷史上看,西方哲學都十分強調理性對實踐的認識作用。公元前六世紀的畢達哥拉期學派就試圖從數量的關系上來尋找美的因素,這種美學思想一直頑強的統治了歐洲幾千年之久。它強調規整、秩序、均衡、對稱、推崇圓、正方形、直線,歐洲幾何圖案形式的園林風格正是在這種“唯理”美學思想的影響下形成的。

  3.1 西方園林體現的是人工美和人化自然

  西方園林體現的是人工美,不僅布局嚴謹,就連花草都修整得方方正正,呈現出圖案美,從現象上看,西方造園主要是立足於用人工方法改變其自然狀態。雖然在西方美學著作中也提到自然美,但這只是美的一種形式,自然美本身是有缺陷的,非經過人工的改造,便達不到完美的境地。“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所以自然美不可能升華為藝術美。而園林是人工創造的,它理應按照人的意志加以改造,這樣才能達到完美的境地。

  3.2 西方造園刻意追求的是形式美

  西方人認為造園要達到完美的境地,必須憑借某種理念去提升自然美,從而達到藝術美的高度,也就是一種形式美。早在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就從數的角度來探求和諧。文藝復興時的達芬奇、米開朗基羅等人還通過人體來論證形式美的法則。而黑格爾則以“抽象形式的外在美”為命題,對韻律、均衡、對稱、和諧等形式美法則作抽象概括,於是形式美的法則就有了相當的普遍性。它不僅支配著建築、繪畫、雕刻等視覺藝術,甚至對音樂、詩歌等聽覺藝術也有很大的影響。因此與建築有密切關的園林更是將它奉為金科玉律。西方園林那種軸對稱、均衡的布局,精美的幾何圖案構圖,強烈的韻律節奏感都明顯的體現出對形式美的刻意追求。

  3.3 西方園林給人以秩序井然和清晰明確的印象

  由於西方造園遵循形式美的法則,追求幾何圖案美,必然呈現出一種幾何制的關系,諸如軸線對稱、均衡以及確定的幾何狀,如直線、正方形、圓、三角形等的廣泛應用。盡管組合變化可以多樣千變萬化,仍有規律可循。西方園林主從分明,重點突出,各部分關系明確、肯定,邊界和空間范圍一目了然,空間序列段落分明,給人以秩序井然和清晰明確的印象。另外西方人擅長邏輯思維,對事物習慣於用分析的方法以揭示其本質,這種社會意識形態也大大影響了人們的審美習慣和觀念。

  4、結束語

  綜合地講中國園林在“天人合一”模式下,人的價值賦予了自然,導致了自然的變化;西方文化重視對自然的“真”的探索並不斷創新,西方園林展示的是宇宙的物理秩序,是一種自然的情與理,這種理性的思維促使西方園林在各個不同時代有不同的表現。西方園林給我們的感覺是悅目,而中國園林則意在賞心。

  參考文獻:

  [1]王其全。景觀人文概論。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2

  [2]余樹勳。園林美育園林藝術,科學出版社

  [3]宗伯華。中國園林藝術概觀,科學出版社,1987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