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之佛教建築
日期:2016/12/15 0:51:03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江蘇連雲港市郊的孔望山摩崖佛像,始刻於東漢。圖為立佛與門庭長造像
明帝永平十一年(68年),在洛陽建立了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馬寺,這座寺院的規制全依天竺,但具體情況史文無載。東漢末年,丹陽笮融在徐州建造了一座“浮圖祠”。這座祠由廊、閣圍繞的廣庭及庭中央的浮圖(塔)組成,可容三千余人禮佛。這種以塔為中心的佛寺完全是外來形式,但中央之塔卻是木構的中國式樣。此種以“塔院”為主的佛寺一直沿襲到南北朝,並傳播到了朝鮮和日本。
在江蘇連雲港市郊的孔望山崖壁上及其附近,留有大量佛教題材的石刻。內容有具背光之佛像及涅磐之臥佛、佛弟子、象及象奴、蟾蜍等。經專家鑒定,至少有一部分是刻於東漢時代。這是我國發現最早的佛教摩崖石刻,時代早於山西大同始鑿於北魏的雲岡石窟。
此外,在四川的崖墓中,也發現有背光之佛像浮雕,惟尺度不大,數量也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