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蘇州傳統工藝活態保護迫在眉睫
日期:2016/12/14 21:44:05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v0Ux*?^ k0轉自蘇州古建網99古建網"u8Y&s2}a.j~3XL*pt
99古建網1G4N1l0X({;x`/h!r0h9位國字號大師平均年齡超75歲
)r m3|/yMh6Rq0C*^]Rc01979年到現在,蘇州共有13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到目前已有4位離世,而僅存的9位“國字號”大師年齡最小的68歲,平均年齡超過75歲。昨天舉行的第三屆盛世觀前中國民間手工藝藝術論壇上,蘇州市工藝美術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冷堅爆出一組讓人憂心的數據,而到場的民間藝人和專家更紛紛提出占了中國半壁江山的蘇州傳統手工藝急需“活”態保護。
6K.n%M A P S)n0 99古建網#a{Q1Jr1_g#o【迫切】
o;hE(WN1z0 99古建網4l3G0q/c IA民間藝人放下訂單跑來參展99古建網#\v"yMmm@L&V4BO:PJ
99古建網U1OW:Fr來自光福舟山村的核雕大師宋水官今年6月剛剛被評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有了這個“頭銜”後,生意好得出奇,“訂單來不及做”,但在觀前街玄妙觀的手工藝藝術節上,宋水官還是專門設了一個攤位,每天定時出現在展會現場,“就是想來展示一下,這裡人氣旺,全國各地游客都來,利用這個機會讓更多的人知道這門手工藝。 ”在宋水官看來,這個自己從事了長達40多年的核雕工藝也就是這幾年才悄悄熱起來,但他並不滿意,知道的人還不多。讀書不多的宋水官雖然說不出太多的道理,但他知道這個產業要發展,光有政府部門的資金、政策扶持、經濟價值的提升還不夠,產品創新、走出去多宣傳擴大影響,都是民間手工藝術保持青春活力的“法寶”。所以昨天的民間手工藝藝術論壇上,宋水官大膽提出了一個建議:蘇州的傳統手工藝以精細巧而聞名全國,且品種眾多,蘇州手工藝能不能像杭州“清河坊”一樣抱團走出去?宋水官說,以前雖然自己也多次以個人身份受邀出席各種展覽會,但一來個體展示的東西少,量不出地方文化實力,而且很難形成地方特色品種的合力。99古建網:V4Y]M9f
99古建網Y*s^Ml【現狀】99古建網ln z*t0C$P nZk P
99古建網!e9rd"Sf`$l2F i手工藝大師後繼乏人
%_%r`/VK!PJ"b[email protected]'OboT/qz0民間藝人迫切需要提升展示的背後則是傳統手工藝發展不容樂觀的現狀。
$c@c7D[b'_0;d2PaoS1w Z02008年12月全國一份關於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民間手工藝的調查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共有1865個工藝美術品種,其中536個品種生存境地困難,253個品種處於瀕危狀態,117個品種基本停產。蘇州市工藝美術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冷堅端出了詳實的數據,而蘇州的情況並不樂觀:除了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稀缺外,檀香扇、民族樂器、石雕藝術等也僅僅處在勉強維持狀態,蘇燈、泥塑、桃花塢木刻年畫等也屬於瀕危品種。“後繼乏人是最大的困境。”冷堅認為,盡管最近幾年政府加大了對民間藝人的扶持力度,在人才培養、政策支持上出台了許多政策,建立了三級遺產保護網絡體系等,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藝人的社會地位和發展信心,但還是不能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社會地位的提高、民間手工藝自我創新、適應市場都還有很長的一段距離。99古建網#E|h)G7l`*x
99古建網y+Ui6z KIm【建議】99古建網/q}:^8v:l0e"G`_
'B2FF"iH'z(M(a.Oa0活態保護需形成民間與政府合力
oT\$~.B0 99古建網ESGQ#W$B“在動態發展中實現傳統手工藝的自身保護”,蘇州大學藝術學院博導、蘇州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所所長諸葛铠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傳統手工藝急需一種活態保護的模式。而這就需要手工藝自身的不斷創新,創作一些適應時代特點符合現代人審美觀點的全新作品。而蘇州大學社會學院教授葉繼紅更將此觀點進一步延伸為,手工藝保護需要從靜態轉向動態——不是藝術品進了博物館就實現了保護,這種割離了作品存在的特有文化環境的保護並不是真正的保護,而應該是以傳承人的形式展現藝術創造過程和藝術特有的魅力。此外葉繼紅教授還提出了傳統手工藝保護的原則:從單純政府保護走向政府與民間相結合的保護,由單一作品、傳承人保護走向原生態生存環境的保護,從經驗保護走向科學理論保護。從事文化工作多年的平江區老齡委唐銘華主任認為平江區連續三屆舉辦的民間手工藝藝術節提供了展示平台,便是政府主動提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最好例證。而他更從自身經驗出發,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傳統手工藝保護與傳承需要政府與手工藝人共同努力,這其中政府管理層面需要做的就是注重宣傳,建好手工藝展示平台,並在政策溝通服務和扶持上出謀劃策,而傳統手工藝者則需要不斷創新理念、打造精品,並在傳人培養上走出誤區——只要民間手工藝工作者有了社會地位,作品創造高昂的經濟價值就不愁沒人肯學。
H#C@eq t!x8c0UF T.a4iKC5`0來源:姑蘇晚報 首席記者 沈紅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