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一座名城的百年教育家

一座名城的百年教育家

日期:2016/12/14 21:42:24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0Ed;? F1nD:^ IJT0轉自蘇州古建網

'm h+LI \B['nE ]0

%`B1NF^8xpek~c0一座名城的百年教育,蘇州自古是個教育發達,人文荟萃之地,各個歷史時期都有過一些人致力於教育事業,培養出一批批人才,桃李滿天下,發展了教育事業,推動了社會進步。記錄他們,是一種承前,也是為了啟後。99古建網\z)_'R*w.[

99古建網M LNmsptdO:i

sV:r)e`a4~A0 99古建網Vs-Xv5j"VP

要談蘇城近代的教育家避不過一對母女——王謝長達和王季玉。但是先別急,還是讓我們先從被毛澤東稱為“學界泰斗,人世楷模”的大教育家蔡元培說起。99古建網` C S+Jl6^g hb

zR2Mqip0蔡元培的姑蘇情緣99古建網;YL"D/D)d6v,G

g d} GI i#cX4_0在20世紀的中國歷史上,蔡元培所產生的重大影響,是無人可比的。他積極倡導教育革新,明確提出廢止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實的封建教育宗旨,宣揚“五育”並舉的教育方針,在中國近代教育史上首倡世界觀教育,並第一個提出把美育列為教育方針的組成部分。凡是在那個年代成長起來的知識分子,有哪個不知道蔡元培?美國著名哲學家、教育家杜威說過:“全世界各國大學校長比較一下,牛津、劍橋、巴黎、哈佛、哥倫比亞等,這些校長之中,他們有的在某一個學科確有成就,但是以一個校長的身份而能領導那個大學,對那個民族、一個時代,起到轉折作用的,除了蔡元培,恐怕還找不出第二個。”北大學子馮友蘭曾在一篇回憶文章中寫道:每每走過蔡先生身旁,他即使不說一句話,也有如沐春風之感。

0d f%y,U.aIp0 99古建網#?X%u W8n{O

光緒十八年(1892)的會試,王頌蔚擔任考官,在閱卷中見到後來成為中國現代著名教育家、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的考卷。他非常賞識這位年輕人的才情見識,蔡元培後來與王頌蔚建立了師生之誼,並終身將其妻——振華女校(今江蘇省蘇州第十中學)的創辦人王謝長達視為師母,蔡元培將對老師的感激,傾注到了振華女校上,一時名流雲集,如國學大師章太炎、清華大學校長周诒春、大名流胡適、浙江大學校長竺可桢、東吳大學校長楊永清、以及陶行知、沈宗瀚、孟憲承等紛紛前來講學,鼎力相助,這與蔡元培揮旗吶喊的感召不無關系,對辦學起到了很大的幫助。雖然蔡元培掛的是校董一職,但無疑,他對振華的創辦、發展,傾注了情感與力量,學界的交流也頻繁了,並提高了蘇州的教育水平。99古建網;R[3j8c'@S

99古建網 JYI8Bn&V9N

99古建網g b#q"Q(iw _?

j'Mq7Bc.} G]0蔡元培 葉聖陶 王季玉99古建網)a+VR-qo!u J7H)O~

9cNwhvW@)J.u3y2W0王謝長達母女的振華女校[email protected]e

99古建網i `?pE xE

蔡元培的師母王謝長達是位一生致力於教育事業,積極從事有益於社會和有益於人民的事業的奇女子,發起成立蘇州放足會、女子公益團等,最為人所稱道的恐怕莫過於創辦振華女校。99古建網n2e C;pk(tKg&C

99古建網%[#n_zm q;Y

光緒三十一年(1905)王謝長達與友人陳星昭、蔣振懦等人捐募1000余元開辦費,租屋於嚴衙前東小橋畔,創辦女子小學,以“振興中華”為辦學目的,定校名為“振華女校”。1908年添設簡易師范科,培養小學師資。1912年因經費故,簡易師范科並入省立第二女子師范,另增設幼兒園一所。1917年,王謝長達因年事已高,乃將校長一職交由剛從美國學成歸來的三女兒王季玉擔任。70壽辰時,她將親友所贈壽儀悉數捐作學校基金。

a1U:]wRI0 99古建網t\#pk r5I:v1h*I0C

終身未嫁的王季玉一生以校為家,認真辦學,成績顯著,生活儉樸。99古建網_kO$Z&Z'gL

99古建網\g$z2A'd {

為繼承母志,留學歸國的王季玉婉辭各大學之聘,致力於辦女子學校,當時的振華女校,僅有小學與少數幾位老師,她各方奔走,籌集經費,聘請教師,為創辦振華女子中學竭盡全力。後因學生日多,學校規模漸大,由王季玉遷至帶城橋下塘之舊織造府(即今十中校址)。並以高酬聘請名師教學,而被聘名師,都慕名而來,不計報酬。王季玉本人每月僅領取生活費二三十元,大部分工資存放學校,作為學校擴建及資助教職員工的生活困難之用。平時生活儉樸,其臥室僅可容膝,陳設簡陋,服飾則布衣布鞋,甚至一補再補,摯友戲稱其為“叫花子校長”。她還職執教生物,英浯,有病也不離講台,對差生則利用課外時間耐心補課,督促她們趕上全班。王季玉辦學方式活潑多樣,早在上世紀30年代,就組織學生課外興趣小組,如雕刻、繪畫、國樂、文藝、家政等。還組織演講會、辯論會等學生社團,舉辦作文競賽,並聘請名師指導各類興趣小組,令振華學生得以全面發展。

aC[zlz0

"Fk[$F)F0起草新中國語文大綱的葉聖陶

#sq:f;p? y/cX;k0 99古建網SH3r xpblnD.~

出生於懸橋巷平民家庭的葉聖陶同樣長期致力於教育事業,從小學、中學教到大學,從學校教育工作到編寫中小學課本和青少年課外讀物,積累了豐富的系統教育、教學工作經驗。葉聖陶從事教育工作的年代,正值我國教育新舊轉變階段,他深入教育和學生實際,不斷進行研究探索和改革實驗,形成了一些符合我國教育實際的教育觀點。比如:他認為育人如植樹,喬木參天,綠蔭匝地,大者可為棟梁,小者亦成榱桷;他提出總的教育原則必須貫穿一個“導”字,教師要相機誘導,必令學生運其才智,勤其練習,領悟之源廣開,純熟之功彌深;他指出教學不是把知識交給學生,而是把學習方法教給學生,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他還一貫主張學生不僅要學習書本上的知識,讀“有字人書”,更重要的要學習社會,要讀自然、社會、人生這浩如煙海、無邊無際的“無字天書”。99古建網"Z%V(|&y(Dy

N Dx]\5a0K0新中國成立後,葉聖陶起草了《中學語文科課程標准》(以後改稱為《教學大綱》)。他首先提出並在全國始用“語文”一詞。99古建網N"Gu Y RTbCr#S N

99古建網 ihx(K l;c

除卻這些名師大家的身影外,還有擔任江蘇省立第二工業學校(後改名為江蘇省蘇州工業專門學校)校長劉勳麟;有被稱為“講台上的梅蘭芳”,培養了著名物理學家吳健雄的朱正元;我國早期辦普通中學的教育專家,蘇州中學的奠基人汪懋祖……。正是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將自已廣博的學識無私地傳授給學生,才有了何澤慧、費孝通、沈骊英等響譽海內外的傑出人士,才令蘇州延續了人傑地靈的文化名城的傳奇。

@d0Bj7k&D&k0 99古建網;k!f$n;f3?9FgXm

來源:現代蘇州 記者○李劍彬

dO Y7f%Haq)uxq0 營造天地中國古建築論壇 http://www.yingzao.net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