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民間利用“腸梗阻” 古建築遺產“待嫁”

民間利用“腸梗阻” 古建築遺產“待嫁”

日期:2016/12/14 21:39:52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99古建網cujtK~dk

99古建網(m q ejF.u{$E"N

99古建網yxOMf~ iL

  一邊是動辄數百萬元修復一新的古宅空置無法利用,除了需支付一筆不菲的長期維護費外,文化傳承價值無法真正實現;另一邊則是一批藝術家為了尋找適合自己藝術創作的文化場地絞盡腦汁而不得其所。這幾天,金庭鎮畫家黃曉軍正忙著與朋友一起籌建藝術創作基地“林屋印社”。起初他們准備租一處文化底蘊深厚的老建築作為基地,然而當他興致勃勃地聯系了多處古建築後,卻變得垂頭喪氣——因為古建築特有結構、產權關系復雜等因素,古建築利用只能是“想說愛你不容易”。 28日是蘇州文化遺產保護日。在不斷修復保護古建築遺產的同時,文物部門也在思考一個遺產的利用問題:政府出資修復了多處老建築,但大多都空置著,為了保持古建築通風、打掃、除草等,每年都得付錢雇人看守房子。資源浪費不說,留存著諸多歷史密碼的古建築無法實現自身價值則更令人遺憾。99古建網+B%q+T%?#B

nD(X&YhS%k{5_4H#_ `0  “林屋印社”的場地困局

I oG`fH&vuW0 99古建網? p kTY Hb

  建“林屋印社”的創意最初也是源自一處私家老宅。

esbG H]6j${0

v5q6r9\ A}0  位於東蔡村的芥舟園是一處僅有250多平方米的私家園林,北靠缥缈峰,正面就是消夏灣的太湖。主人修繕後一直空關著。愛好畫畫的黃曉軍平常經常會有外地的書畫家到金庭鎮上來玩,幾個畫家便聯手租下了這處古宅,一租就是三年。隨著知名度越來越高,來的人數也越來越多,十幾個人一起來,園子就嫌小,施展不開,吃飯住宿寫生都局促,只能另覓新址。99古建網}I,y}FUF3F

c d8d R(c0  西山自古就是文人墨客聚集地。即便現在喜歡這裡幽靜而前來隱居的文人也不少。組織一個以藝術為紐帶的“林屋印社”正好可以成為文化“吸金石”。和幾位畫家朋友商議好後,黃曉軍就開始操辦這件事。獲悉省控保建築“敬修堂”修繕得非常好,黃曉軍便多次與“敬修堂”後人接洽,准備租下來使用。但是錦繡堂的家族後人很多,大家意見不統一,主意也多,始終沒有結果。黃曉軍後來又找了幾處古宅,大多碰到產權的問題,牽扯到家庭人數眾多,承租的難度比較大。黃曉軍說,現在准備自己另起爐灶,選擇一處風景絕佳處,搭幾間木屋有蘆葦有風景就夠了,“文人聚集地,這裡若干年後也能成為一處風景。 ”99古建網Ak|(R+Y| dp

99古建網|X4^6Y X9i/^

  待嫁古建築“郎君”難覓99古建網9d `I'H Ni*WF

lUau M+C9A0  就在黃曉軍困惑的同時,文物部門也正為修復後的古建築尋找復活的出路。99古建網D Y7J"?zv {fW)C

99古建網,c4L.Vc$Yyi

  以東山民居明德堂、懷蔭堂為例,政府花重金修復後,卻一直空關著。為了讓古建築保持通風透氣,有關部門還專門花錢雇專人看守房子。“這還不是最主要的,歷史價值不菲的老建築不能真正發揮其功效,起不到傳遞歷史文化和建築信息的作用,也就沒有真正實現利用保護的最終目的。”吳中區文管會地面文物科科長全星原告訴記者,他們心目中最中意的聯姻應該是跟文化產業——最好合理利用後可以免費開放,讓古建築中更多的文化信息能夠得以弘揚。99古建網 b7TUkc1x@

99古建網^ Hrl.~3?7m

  記者調查發現,古建築除了大多為私產產權關系復雜外,位置偏僻、交通不便,面積不夠大等的客觀存在都不利於古建築的開發利用。古建築修復大多為修舊如舊,尺寸規模維持原樣不變,特別是許多現代化設施像空調、電器、衛浴設施等都不齊全。即便有人懷舊喜歡古建築,但卻不能真正生活其間,而對控保建築嚴格的管理規定,比如不能使用明火、不能隨意變更用途等都對古宅的利用進行了嚴格的限制。所以目前老建築的再利用除了景區或者地段好的老宅可以作為景點開放外,大部分藏在深巷裡有價值的老宅還待嫁“閨閣”,難以找到真正復活之路。

u2}5o s&f doD c0 99古建網q-PMaD4?c

  “嚴家故居”涵海樓的民間嘗試

T ^%eE:PpT0 99古建網%i"o}"zun

  位於古鎮木渎的“嚴家故居”涵海樓是一個例外。99古建網){ yb?'B6[-c

99古建網;S4~4G3e|YP'B

  主人顧敘根被村民稱為“傻子”:不僅出資修復了瀕臨倒塌的文物保護建築嚴家故居,而且花每年5萬元的租金簽訂了十五年的使用協議。除了先期投入的200萬元的維修費外,每年貼在人工費、維護費、管理費等方面的維護成本就需要20萬元左右。顧敘根是個收藏愛好者,收藏了從新石器時期至民國年間的各式珍品千余件,品種有青銅器、瓷器、陶器、古籍、古玉等,其中不乏古玩收藏的精品。擁有這麼多寶貝,顧先生本就在物色一座“藏寶閣”,花重金幫它們找個“家”。

w |U^+tg z0 99古建網?Q f)R `!KS

  涵海樓是嚴家淦的祖宅,原來裡面住著不少人家。為了保護古建築,木渎鎮出資將古宅居住地部分居民動遷出去。經過多方論證後,政府確定了“民資修復民資經營”的方式,在保護古宅的前提下,引入與古鎮旅游文化相契合的經營項目。2008年9月,顧敘根與木渎鎮簽訂了“木渎西街108號嚴家故居修復暨開設涵海樓收藏館”的租賃協議,並先期對1400多平方米的嚴家故居進行全面修復。昨天記者見到,年久失修破爛不堪的老宅經過整修後,恢復了嚴家故宅的原有風貌,而千余件館藏品更成了木渎旅游的一大亮點。記者獲悉,以涵海樓收藏館為龍頭,嚴家故居所在的木渎西街正漸漸成為古董藝術品特色街區。

/c8oF?[#yQpw0

:~/?,L4a#W0  私家古宅是蘇州古鎮的重要支撐,木渎鎮副鎮長、旅游公司董事長周菊坤介紹,木渎鎮清末民初的古建築達1萬多平方米,其中不少為明代或清代中期的建築,如果能將這些建築修復並加以合理利用,必將大大豐富古鎮木渎的文化旅游內涵。

Ad5Pa'O\u0 營造天地中國古建築網 http://www.yingzao.com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