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黃山市屯溪區徽州古建穿新裝 老房子煥發“生命力”

黃山市屯溪區徽州古建穿新裝 老房子煥發“生命力”

日期:2016/12/14 21:36:36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今年以來,屯溪區大力實施徽州古建築保護利用工程,通過項目引領、修繕保護、業態打造,使古建築煥發新的生命力。自徽州古建築保護利用工程啟動以來,全區共投入資金1.77億元。

“外地游客通過網上和我們聯系,提前訂房,他們對這種徽州小客棧非常感興趣。”今年“十一”小長假期間,位於黎陽老街的敘微捨每天客滿。因為對徽州老房子的喜愛,來自池州的姚寧投入資金對這個有著300多年歷史的明清古宅進行保護利用,在內裝設計上加入現代元素,改造成為集樓下咖啡吧和樓上住房的徽州客棧。屯溪區在古建保護利用上以項目為抓手,去年,該區在黎陽老街分別實施率水路18號、黎陽街29號、上黎陽街11-2號等古民居修繕,引進民宿、酒吧等新業態。完成陽湖記憶一期共16幢古建築的修繕、重建。對程大位故居、明代占川樂壽橋進行搶救性維修。今年,該區已完成篁墩古延壽橋修繕工程;隆阜七房廳整體修繕工程正在實施,預計10月底完工;積極編報同德仁藥店修繕方案,戴震紀念館完成改造提升,並於今年4月重新開館。

 

屯溪區共有兩大類12小類180處徽州古建築,包括古街、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等。該區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思路,整合多方力量保護利用。在原有古建築修繕、執法、專家隊伍的基礎上,選聘招募100名文物義務監督員,參與徽州古建築保護工作。除了安排區級專項保護資金,累計爭取文化文物古建築等各類資金800余萬元。依托科研機構、大學和古建公司,有針對性地解決古建保護的技術難題,外邊溪項目入選科技部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課題《徽州傳統聚落營建與技術挖掘和傳承關鍵技術研究及示范》。加大招商引資和社會資本運作,鼓勵各種市場資源參與徽州古建築保護利用工程實施,民俗客棧、酒吧咖啡吧、藝術會所等新型業態入駐均實行市場化運作,使古建築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