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東陽一文保古橋年久失修存隱患 有關部門待水位下降將著手修繕_中

東陽一文保古橋年久失修存隱患 有關部門待水位下降將著手修繕_中

日期:2016/12/14 21:29:45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東陽市南馬鎮上一座古橋年久失修,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希望有關部門進行修繕。”近日,東陽市民方龍飛撥打《新聞三秒區》熱線83186666時說。
  方龍飛所指的古橋是南馬老大橋,它位於南馬鎮南馬村和泉府村之間,橫跨南江,南北走向,是一座13孔石拱橋。南馬老大橋建於1823年,距今已有192年歷史,長162米、寬4.24米,縱聯砌置拱圈,尖頭橋墩,整體造型古樸優美,是南馬的一處標志性建築。
  東陽市在2008年開展的橋梁安全普查中,發現南馬老大橋的橋墩因水流沖刷受損嚴重,加上部分橋石出現風化,把它確定為五類危橋,就是危險程度最高的橋梁。按照相關規定,五類危橋必須封橋,最起碼要做到禁止汽車通行。當時東陽市有關部門原本決定將老橋拆除重建,在部分村民的反對下,南馬老大橋沒有被拆除,並且成為東陽市文物保護點。
  “躲過被拆的命運,卻躲不過破敗。”方龍飛今年82歲,在南馬鎮生活了近70年,他為南馬老大橋由興轉衰而惋惜,也為古橋修繕而勞心。方龍飛說,自從2008年南馬老大橋被列為東陽市文物保護點以來,有關單位在北橋頭立了一塊刻著“南馬老大橋”字樣的石碑,在南北橋頭各放置了一塊巨石阻止汽車通行,並樹起有“危橋禁止通行”字樣的警示牌。
  昨日上午10時許,記者來到南馬老大橋,橋面上不時有行人通過,還有一些電動自行車、摩托車、電動三輪車來往。刻著“南馬老大橋”字樣的石碑,如今已被“砍去了頭”,只剩2/3的碑體還在橋上。兩邊護欄有不少破損跡象,最嚴重的部分是在南橋頭,接連三四根石柱有裂縫,有的已斷裂無法包住護欄。由於老橋的兩頭各有一塊巨石,汽車已無法通行,老橋上游和下游不遠處各有一座更寬大的橋梁,一座直通南馬大街,一座位於東永公路上,汽車要過江還是十分方便。
  最讓方龍飛擔心的還是破裂、下沉的橋面和橋墩。今年6月汛期,老橋的一處橋墩有部分磚基被沖毀,該橋墩上方的橋面則出現開裂情況,且有明顯下沉。市民吳錫根住在老橋邊上,每次站在家門口就看到破損的橋墩,讓他心裡很不踏實。在老橋底下收廢品的師傅說,橋本身還是蠻堅固的,只不過它的13處橋墩有9處在江水中,希望能對那些橋墩進行加固。
  東陽市文廣新局有關負責人陳榮軍說,南馬老大橋從其規模、建造工藝、歷史意義考慮,都具有保護價值,南馬鎮政府與南馬、泉府兩村就老橋修繕一事已進行過溝通協商,具體修繕方案已研究出台,經費也已劃出。
  “前段時間由於連續降雨,南江水位較高,不利於工作人員前往江灘施工,因此修繕計劃暫時擱置下來。等水位下降到利於施工了,工作人員就會著手進行修繕。”陳榮軍說,除了對老橋的墩基進行水泥灌漿加固外,對南馬老大橋橋面破損的橋面和護欄會進行維護。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