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丁崗鎮平昌村謝先生昨天向本報反映,有施工隊在該村東南方的省級文保單位斷繩墩遺址邊施工。記者向省文物部門了解到,正在建設的連鎮鐵路沿線共發現17處文化遺址,但考古尚未進行,工程已經開工。
連鎮鐵路北起連雲港,途經淮安、揚州,南至鎮江,匯入滬寧城際鐵路,總長305公裡。記者從省考古研究所了解到,早在去年秋季,該所已向鐵路部門遞交了調查報告,列出沿線17處文化遺址,面積超過100萬平方米,時代從西周沿續到清代,一年多來,雖經多次催促,但鐵路部門未給出任何反饋。
記者通過檢索發現,連鎮鐵路工程已於今年10月5日啟動,其中鎮江段各個標段已全面開工,在年底前將完成10億元的投資量。鐵路部門提供的路線圖顯示,鐵道離占地2.5萬平方米的斷繩墩遺址不到10米,已經侵入了遺址的保護范圍。
省考古研究所所長林留根表示,這17處遺址中,除了斷繩墩遺址外,還有世界文化遺產京杭運河遺址和邗溝遺址,縣級文保單位漣水三岔墩墓地等,100萬平方米鐵路沿線考古需要調集全省“會戰”,但鐵路部門拖延一年多,導致考古工作無法開展。
對此,寧鎮鐵路工程建設指揮部一位工作人員在接受電話采訪時表示,他們確實曾委托文物部門進行勘探調查,但是並未支付費用進行考古發掘。當被問到如何保護文物時,這位工作人員表示,如果在施工中發現了地下文物,他們將會立即上報,有需要時再請文物部門進場發掘。
對於這種說法,省文物局工作人員表示,這17處遺址如果在施工中受損,文物部門進場時不光要考古還要處罰。考古先行是對大型工程建設的基本要求,按正常程序,鐵路部門在收到考古調查報道後,應當明確是否改線,若不改線就要提供經費支持考古發掘,而不是置之不理。《文物法》的規定很明確,工程涉及省級文保單位的,由省級文物部門審批。
此前鐵路部門曾提交過斷繩墩遺址保護方案,但未被批准。文物部門認為,在考古發掘完成之前,不允許在遺址保護范圍和建控地帶內施工。省文物局已要求省考古部門加強巡視,以防地下文物遭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