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有史可尋,無跡可考的上古建築。

有史可尋,無跡可考的上古建築。

日期:2016/12/15 0:15:28      編輯:古代建築史

 

騰固肖像(頗似鄭中基..拍自著作扉頁)◇◆ 

 

古代的建築物,無跡可考的了。我們在史籍的記載上看來,古代人所建築的高台,最含有歷史的意味。例如燧人氏有傳教之台;桀有瑤台;纣有鹿台;周有靈台;楚有章華之台;秦有琅琊台;漢有通天台等,都是累土疊石而制的。雖說觀天文,觀四時施化,觀鳥獸;其實供帝王的登高娛樂。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古代人的崇高美感,是普遍的。埃及人與巴比倫人的高塔,中國人的高台,可以說是一例的。
 
古代人崇尚自然神教,崇拜祖先,於是有祀天祀祖的神殿建造。黃帝時的合宮,堯時的衢室,舜時的總章,夏時的世室,殷時的陽館,周時的明堂,這些神殿的建築,其式樣變遷,我們雖無從稽考,而古代人建築的才能,當該發揮在這地方的。周代祭祀的典禮,最為重視;那末明堂的建築,當有特色所在。清人汪中、近人王國維考定的明堂圖,很可看出當時的式樣。其堂五室制,沿夏、殷之舊,而加以獨創的精神。
 

商周城牆遺址◇◆ 

 

古代帝皇的宮殿,在堯的時候,《墨子》所謂:“堯堂高三尺,土階三等,茅茨不剪,采椽不刊。”那時還很簡陋。到了周的時候,稍稍發達了,於是有五門、三朝、六寢、六宮、九室的制度。到了秦始皇的時候,宏偉壯麗的建築物產生了。
 

秦始皇命七十萬刑犯,造阿房宮。《史記》:“始皇作前殿阿房,東西五百步(凡五百間);南北五十丈;上可坐犯人,下可建五丈旗。周馳為閣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為阙。為復道,自阿房凌渭,屬之鹹陽。以象天極閣道,絕抵營室也。”這偉大的工程,始皇生前沒有完成。不幸在秦亡的時候,項羽屠鹹陽,燒秦宮,烽火連天,三月不絕。當時所謂關中三百,關外四百的宮殿,其宏麗盛大的建築,可以推想的了。

 

阿房宮遺址復建◇◆ 

 

漢代的宮殿建築愈趨精麗的了;武帝時造柏梁台,其上立一捧承露金盆的仙人銅像,大有七圍,高有二十丈。此外又建了許多崇樓傑閣,如首山宮、建章宮、明光宮等,都是極盡奢華。明帝時,建有許昌宮、洛陽宮。
 
古代人的建築材料,都用木為骨干,當初磚瓦的使用,尚未完成,大抵都去土築和石砌的方法,其外飾以紋彩。據《考工記》:夏時,用蜃殼搗成粉末,用以飾牆。周的時候也沿用此法。漢時,此種蜃灰也用的,而磚瓦的使用也興起了。瓦比磚先發明,《漢書》所謂光武戰於昆陽,屋瓦皆飛。所謂磚,後代發掘的漢磚,或可證印的。

 

漢墓彩繪◇◆

 

宮殿的門前,建有照牆,周時就有的了,氣候相沿此例。這種用意,大約因為大門進出常開的,立了照牆,防止風雨的侵蝕。自周至漢,建築物上的裝飾可以稽考的:屋頂上的屋翼、飛檐、屋脊兩端的瓦獸;門上:漢時的門環用銅制的,刻為獸頭銜環。屋內的天花板上,也施以鳥獸的圖形。在這裡,可以推想古代人的藝術思想很是復雜的。鳥獸最活潑而生動的東西,也是最自由而靈快的東西。古代人的生活,信仰自由靈快,在建築上象征出來,我們可以無疑的了。
(來源:微信號古早的建築)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