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肖家巷王宅將進行有史以來的第三次修繕工程

肖家巷王宅將進行有史以來的第三次修繕工程

日期:2016/12/15 1:26:55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肖家巷,原名蕭家巷,因音同謠傳而成了現今商定俗成的巷名。小路全長413米,工具走向,將平江路與與之平行的臨頓路貫穿。該處修建群原有主人家屬已不行考據,只是曉得本來的主人姓王,大局部為清代修建。該處修建群坐北朝南五進,有枇杷樹等植被,空中園路有花街鋪地。第五進為一樓廳。有著不少的汗青遺存,然則卻不可以很好的統分解為其旅游的上風,而該處修建群團體規劃根本未被毀壞,順次為門廳、大廳和三進樓廳。

    然則如今大廳梁架被種種木板所擋,只能隱隱瞥見,而木鼓磴如今也只能瞥見一個,而且被毀壞較為緊張。第四進樓廳前為一天井,而且還保存著局部明式修建和一個完好的庭園。該處修建人文汗青維護未幾,雖屬平江文明汗青街區,戰爭江路一河之鄰,但和修復整治後的平江青磚路很不諧和,內裡住戶到達近50戶,屋子破敗的較為緊張,固然屢次維修但結果欠安,現還是一片破敗的現象。以是專家們以為該處修建需求維修也需求更多的維護。在肖家巷內汗青文明深沉。有一個四四方方、兩層樓高的更樓,大家可以看到它的整個外觀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已經不是原先的樣子了。馬路對面又是平江文化站。生活在這很悠閒很自在,早上一杯茶,中午一桌麻將,下午一張塌,這個就是蘇州的慢生活。

    而且能使在平江路旅游的人能更多的被吸收到平江路的歧路上,如許不光擴展了平江路可玩可看的內容,同時也增長平江路的汗青文明內在,讓旅客對平江路能有更多新的領會。在第三進的天井內還有一口青石古井。第三進和第四進的交界處,有一個磚雕門樓,上面寫著竹苞松茂4個大字,竹苞松茂出自《詩經·小雅·斯干》:“如竹苞矣,如松茂矣。”意思是家門興盛。該處建築堂名就叫做德鄰堂,不是也正好與這個主題比較貼切。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