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百年古鎮那良 打造邊陲老街異國風情

百年古鎮那良 打造邊陲老街異國風情

日期:2016/12/13 20:11:52      編輯:古建築紀錄

  日前,防城區那良鎮重視深入挖掘客家文化,打造邊陲老街異國風情,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精神,切實發揮那良古街和劉永福故居的建築價值、教育意義、歷史文化遺產作用,合理保護古鎮,營造古鎮濃厚的文化氛圍,促進古鎮旅游經濟健康有序的發展,防城區加大了對那良古街及劉永福故居進行保護開發的建設力度。

  那良古鎮保護性開發建設項目今年1月份全面啟動。開發建設的目的是依托邊海地緣優勢,結合那良鎮的實際情況,以人文的特質為基礎,以旅游產品為核心,塑造旅游品牌。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保護利用方針和“修舊如舊”、“修新如舊”的原則,堅持文化旅游兩篇文章一起做,促進古鎮百年文化積澱與旅游開發相融合,把劉永福等名人故居建設成為歷史文化名勝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打造那良古鎮的文化基礎,從而充分發揮旅游資源價值。

  那良古街開發建設立足於弘揚客家文化,保護邊陲古鎮,打造漂流之都。建設以那良古街、劉永福故居等名人故居為依托,以古街及故居建築文化、民族英雄劉永福生平事跡、民國將領、客家文化、多民族融合的邊地文化為主要文化內涵,分三期建設那良古鎮:保護性的開發、經營性的開發和打造國家級AAAAA景區。通過房屋修繕、路面改造、環境衛生整治、基礎設施配套、名人事跡挖掘、加大宣傳力度等步驟,將那良古街及劉永福等名人故居建設成為中越邊境線上的重要景區景點和一個有影響力的文化品牌,使之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那良古鎮保護性開發建設項目自今年1月份全面啟動以來,至今投資400多萬元,進展順利,反響良好。

  首先完成了永安路(“粉街”)的路面改造、排污工程和400平方米古街廣場的修建,街道整體面貌煥然一新,區內外媒體記者、游客紛至沓來采訪和參觀。

  記者踏著那良古街新鋪的青石板,欣賞著兩邊的古建築,古街的開發建設情況從那良鎮的領導嘴中娓娓道來。

  防城區掀起了那良古鎮建設新高潮。七條古街的路面改造、排水排污、自來水管重裝等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全面鋪開。目前已經完成了永興路、興寧路(“官街”)、裕興路的排污管地埋、水泥墊層鋪設、自來水管重裝,正在進行解放路(“擔水街”)的路面改造和排污工程,記者在古街隨處可見工人們忙碌的身影,預計1個月內可完成7條街道的基礎設施建設工程。

  劉永福故居開發建設工作有所突破。成立了專門的劉永福故居工作小組,成功拆除了故居周邊的約500平方米的豬欄和附屬廢棄磚房;完成了劉永福故居入口路段的排污管地埋和水泥路面鋪設,極大地改善了周邊環境衛生情況;穩步推進停車場、廣場等規劃用地的征地工作,協調故居旁邊5戶住戶的搬遷。

  加大了宣傳發動工作,收效明顯。期間,政府投資2萬多元為率先在“粉街”范圍經營美食、土特產品的店鋪制作了11個古香古色的木質店面招牌;制作了9條宣傳橫幅並懸掛於古街顯眼處;制作了一塊“永安粉街”牌坊;制作了10000份古鎮宣傳單在全鎮范圍內分發;制作一個60平方米的宣傳招牌立於進鎮0~3公裡路口處;聯系了媒體記者和紅豆網知名網友到那良宣傳報道;組織了市美術家協會部分畫家到那良古街進行美術采風創作;動員了那良中、小學校每周開設古鎮環境保護與開發建設專題課;發動小學生游行宣傳那良古鎮建設項目;那良鎮政府組織宣傳發動工作小組,挨家挨戶動員群眾入駐“粉街”經營美食並積極自發裝修鋪面。經過一系列的宣傳發動工作,營造了良好的宣傳氛圍,形成了積極向上的輿論導向,提高了那良古鎮保護性開發建設項目的知曉率和參與率。成功動員“粉街”范圍內7戶美食經營戶美化、淨化門面,添置桌椅、餐櫃、鍋爐等設備。目前已經有2戶完成店面裝修並開張經營。調研那良古鎮的名人故居和名人事跡,形成文字材料,為日後打造名人故居參觀點打下良好基礎。

  全面推進環境衛生整治工作,加大力度治理“五亂”現象。成立專門的城監工作組,每日進行巡查和監督,治理“五亂”現象;增加環衛站清潔工人的人數,每日有專門的清潔工人對那良社區范圍進行24小時保潔,確保環境衛生。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