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平遙國際攝影大展將於9月19日至25日在平遙古城舉行。本次攝影大展以“走向生活的影像”為主題。
主辦方這樣對主題進行闡釋:
必須承認,在這個數字的時代,一台相機,一台電腦,甚至只需要一台智能手機,便可以創造無數的“神跡”,而圖像泛濫的結果必然是我們不再信任影像自身,以一種廉價的快感來取代我們對於攝影本身的敬畏。
攝影由半科學與半藝術結合而成,神秘感本不應是攝影的應有之意,但在剝離神秘感的同時,將我們對於攝影本身的敬畏一同剝離,則是過猶不及的愚蠢。
隨著技術的發展與器材的普及,攝影的人群越來越多,作品也越加的豐富,每年的中國平遙國際攝影大展期間,都會有各種形式與風格的作品呈現在我們的面前。
從數碼攝影誕生至今,攝影這一行為正逐漸變成“行為”本身,而不再具備其他的意義。被賦予在“攝影”之上的記錄歷史、反映現實的功能正逐漸被普通民眾手中的手機、卡片機、單反所拍攝的各色照片所取代,“攝影”變成某種用以自娛自樂的玩意,一門產業鏈完整的生意。從器材裝備到與“行畫”一般的各種“裝飾品”,集合了攝影這一行業的大部分資源與眼光,並以此影響著普通民眾對於“攝影”的認知。
攝影正變成普通民眾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影響著所有民眾的生活,在這種情況下,走向生活的影像就將具備多方面的含義:
攝影如何進入並改變著我們觀察和表現世界的方式;
生活如何進入攝影並改變攝影的內涵與外延;
攝影與商業消費結合後如何影響我們。
任何一種文化或者說藝術形式,都是在保留原有的內核的基礎上,通過不斷的、大量的吸取社會的需求,並與之共同前進,以此來拓展自我。
走向生活的影像,在某種程度上,是對攝影神秘性的一次剝離,近些年來,有越來越多的展覽追求大畫幅的視覺沖擊力,卻忘卻攝影本應具有的心靈沖擊力,將影像本身變成某種奇觀,以此來掩飾作者面對生活時所應該具有的敏感與新鮮。
“走向生活的影像”,在某種程度是2012大展主題“回歸·超越”的回響,乃至於——答案。
同時,大展官網透露截止7月31日,2013年13屆平遙攝影國際大展征稿已經圓滿結束。有來自32個國家和地區的策展人與攝影師將參加本屆大展,其中國內外展覽420個、參展攝影師1600位、參展作品12000幅。
來自美國藝術名校芝加哥哥倫比亞學院的三位教授將協同他們的研究生們,為影友帶來精彩的“九月公開課”。更多見官方網站:http://www.pip91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