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爨底下村:保存完整的古民居群

爨底下村:保存完整的古民居群

日期:2016/12/14 17:24:36      編輯:古建築紀錄

    依山勢而建的古樸民居,雕刻精美的石雕、木雕和磚雕,青石、紫石、灰石鋪成的街道,延續500多年的民風民俗……走進門頭溝齋堂鎮爨底下村,仿佛置身於一幅完整的“清代民居圖”中。

    位於西山古道邊的爨底下村海拔650米,自然風光優美、文化內涵深邃,自明代起就是過往商賈的落腳之地,古棧道、雙龍洞、一線天等景觀無比壯觀。如今,村裡完好保留有清代四合院76套,房屋656間,村裡的民居依山而建,錯落有致,高低自然,由中間高20米的山石護坡分成上下兩層,遠遠觀望好似一片平房環繞著一座石牆山堡。沿著錯落有致的青石板路往上行走,隨時隨地都有驚喜撲面而來:原本以為走到頭,發現轉個彎又是一家店鋪;隨意站在一戶村民家,四周的青山綠水盡收眼底;雖然有的地方已經破損,卻與周邊自然地融為了一體……原汁原味的文化形態,使爨底下村在2003年成為北京第一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1995年,爨底下村開始開發旅游資源,以民俗餐飲和旅店為特色的農家樂休閒旅游逐漸發展得紅紅火火,石板路兩側家家戶戶都可接待游客,無數人對爨底下村的農家飯菜和保存完整的古村落流連忘返。十幾年下來,全村55戶村民幾乎全部為民俗接待戶,全村總收入的95%來自旅游業。

    為了打造爨底下的“文化名片”,該村還利用“一線天”景區大做影視文章,給尋找拍攝外景地的影視劇組提供場地,著名的《手機》、《投名狀》便在此選景拍攝。截至目前,爨底下村共接待了電影、電視劇組60余個。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