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古巴發現康熙年西湖十景屏風

古巴發現康熙年西湖十景屏風

日期:2016/12/14 20:59:01      編輯:古代建築

清朝康熙初年制作的屏風,背面繪有杭州“西湖十景”。 杭州市政協供圖
    西湖十景承載著西湖文化,幾乎每個杭州人都能如數家珍,但長久以來,西湖十景的考據多見於古籍資料中,實物佐證並不多。
    日前,杭州市政協考察團在古巴國家裝飾藝術博物館參觀時,卻收獲了一份意外驚喜:在館內收藏的一件300多年前中國木制漆器屏風的背後,發現了杭州“西湖十景”圖案,根據屏風上的文字記載,初步判斷是康熙初年的。
    發現“西湖十景”屏風
  發現該屏風的博物館位於古巴哈瓦那市中心。據介紹,該博物館是西班牙一貴族在1924年建造的。1959年古巴革命勝利後,將其收歸國有,現有各種收藏品4萬多件。
    今年5月24日,杭州市政協考察團參觀了該博物館。一個80平方米左右的展廳內,收藏著5幅大小不一的中國清朝年間盛行的漆器屏風及各種形態的明清瓷器花瓶等,品相完好,十分精美。
    考察團人員在觀摩展廳左側一件高2米,寬5米的六扇對折12幅描繪古代人物亭台樓閣的大型屏風時,意外發現屏風背面下端有蘇堤春柳、花港觀魚等西湖十景的題名及景觀。
    屏風背後還有一篇題辭說明:這是康熙己巳年(即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所制的屏風,是送給一個李姓人氏的母親的50歲生日壽禮。其中還提及閩中大亂,受禮者的丈夫服從皇命征戰四方及浙江提督等字樣。
    十景題款略有差異
  驚喜之余,考察團仔細觀察核對後還發現,屏風上西湖十景的題款與現行西湖十景有所不同。
    如“段橋潺雪”與今“斷橋殘雪”有兩字不同,“蘇堤春柳”與今“蘇堤春曉”有一字之別,“兩峰插雲”與今“雙峰插雲”有一字差異,“三潭映月”也與今“三潭印月”有一字之差,其余六景名稱與今天的叫法一字不差。
    為什麼會存在這些差別?考察團分析,此屏風大概制作於閩粵,一些字的讀音與江南地區不同,故而有所差池。還有一種可能是先有畫再有題字,所以造成了題款差異。
    有一點值得注意,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帝第三次巡幸杭州,手書宋“西湖十景”,並勒石,文字上作了些許改動:將“兩峰插雲”改為“雙峰插雲”,“麯院風荷”改為“曲院風荷”、“南屏晚鐘”改為“南屏曉鐘”,“雷峰夕照”改為“雷峰西照”。而據現有文獻,在此之前,都叫“兩峰插雲”,古巴博物館所藏屏風亦稱“兩峰插雲”,可確證為康熙年間或在康熙前的遺物。
    有重要研究價值
  “西湖十景”屏風在古巴博物館的意外發現,究竟對研究西湖文化有何重要價值?
    杭州市政協副主席張鴻建說,該發現對於“西湖十景”而言,不僅有大量的文獻,有清皇帝的題詞,更看到了當時在社會上的實物流傳,說明西湖十景的傳播度。
    同時,杭州西湖十景的大型屏風竟然能在萬裡之外的古巴博物館保存如此完好,所描繪的西湖十景盡管有部分文字有所不同,但已經基本成形。從中可以看到西湖十景題名的歷史演變軌跡,也可以從中了解壽禮所反映的民風民俗,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西湖十景”屏風為何會流到萬裡之遙的古巴哈瓦那?文物專家說,清末民間藝術品流通比較活躍,可能就是那個時候,這件屏風被當作一件藝術品流到了外面。至於直接流到古巴還是經西班牙再到古巴,還有待論證。
    杭州市政協提議,能否將此屏風運到杭州展覽,在讓杭州市民一飽眼福的同時,請專家全面深入論證西湖十景的最終成名年代及時間。 魏皓奮 黃轶涵 歐燕萍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