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貴陽青巖古鎮啟示:倡誠信嚴監管 勒住“宰客風”

貴陽青巖古鎮啟示:倡誠信嚴監管 勒住“宰客風”

日期:2016/12/13 21:13:41      編輯:古建築紀錄

    十余年前,青巖古鎮還鮮為人知。當地老百姓主要靠務農為生,全鎮店鋪不過十來家。盡管有明清時期的多幢古建築,如狀元府、文昌閣、石牌坊等,且大多保存較為完好,卻長期無人問津。

    本世紀初,青巖鎮開始了對古鎮的恢復性重建。依托歷史文化,開發旅游產業,依據《貴陽市鄉村旅游設施及服務標准》《青巖古鎮保護規劃》,對古鎮在原有規模上進行拓展,新建了文化廣場、停車場、商業街,對300多戶拆遷戶集中安置,並按“一戶一室一店”的思路給予補償,為每戶配套建設了40平方米商業店鋪。

    隨著旅游產業的發展,許多當地居民開起了小吃店、商鋪、客棧等,外出打工的青壯年也紛紛返鄉。2009年全面改造完成後,古鎮店鋪發展至400多戶,帶動4000余人就業。

    古鎮富了,老百姓的荷包鼓了,“成長的陣痛”也隨之而來。2003年11月起,青巖古鎮開始施行古鎮內景點通票制,不購買通票仍可進入古城,但部分售票員、導游員為中飽私囊向游客強賣通票,欺騙游客無通票不能進城,產生多起言語沖突及投訴,影響了青巖古鎮旅游形象及鎮內商家收入。

    為此,當地政府及相關主管部門在查明強賣情況屬實後,加強管制,成立服務工作督查組,對各通票點及售票點進行不定期督察,對違反規定的工作人員嚴肅處理,古鎮淳樸的民風得以恢復。

    為口碑不提價:老字號經驗可借鑒

    糕粑稀飯、鹵豬蹄、黃家玫瑰糖,被稱為青巖古鎮小吃“三絕”。由於均是本地廠家直銷,價格往往低於外地超市售價,引得游客競相購買。

    記者看到,“黃家玫瑰糖”在古鎮有十余處代售點。誠信經營使得這家老字號在當地贏得了頗佳的口碑。

    廠房就建在自家的老房子裡,四五間房,六七口大鐵鍋,十來個幫手……典型的家庭作坊式生產。每天有上百斤玫瑰糖從這裡運往貴陽各大超市、快遞公司或通過網絡代理銷出。

    談起經商理念,黃家玫瑰糖第十一代傳人黃青認為,口碑、品牌最重要,“我們不做一錘子買賣。要做好這個品牌,讓游客吃了一次想二次,口口相傳。”

    黃青說,也曾有導游私下同他商量,希望能針對旅游團提價並給些回扣,他一口回絕,“游客發現自己上了當,就不會再買我們的產品了。”

    青巖鎮黨委副書記謝冬介紹,為了規范商戶經營,2010年4月,青巖鎮對古鎮南北街的69戶食品經營單位,36戶餐飲店爐灶、櫃台等基礎設施進行了改造,並要求店家統一配置紫外線筷子消毒盒。2011年,青巖古鎮南北街被評為貴州省首條“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示范街”。

    自我監管塑誠信

    “2011年青巖旅游收入達到260萬。七成來青巖旅游的都是貴陽本地人。回頭客成為古鎮商家的主要收入”,謝冬說,“政府並未統一為鎮內旅游商品定價,但全鎮餐飲、住宿價格卻極其相似。這是市場競爭和誠信風氣的雙重作用。”

    “來我們店裡吃飯的多是貴陽及周邊區縣的游客,包括在貴陽上學的外地大學生。整個古鎮的價格大體一致,我們一家店提價了,客人就去別處了。”位於南明清街鄭家拐飯店的老板說。

    “青巖古鎮好耍,消費也不高,從貴陽開車只要半小時。我每兩三個月都會來一次。”劉先生告訴記者,青巖古鎮已經成為他和家人近郊游、朋友聚會的首選之地。

    2月11日下午,劉先生帶著3位朋友在古鎮一家小吃店飽嘗當地美味,“只花了28塊錢。我還買了不少當地特產玫瑰醬、雞辣椒,都很便宜,滿載而歸。”

    據了解,自古鎮停車場完工、210旅游快線開通以來,前往青巖古鎮旅游的貴陽及周邊游客明顯增多。針對旺盛的旅游市場和越來越多的商家,許多商家也通過改進服務、降低價格等手段攬客,共同打造了古鎮旅游的“金”字招牌。

    謝冬說,下一步古鎮將建立誠信經營體系。成立專門監察小組,對古鎮內農戶、經營戶進行定期檢查,根據檢查結果評出星級誠信戶,“誠信戶將分一、二、三星或無星,直接影響商家經濟收入,這將敦促商家規范經營行為。”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