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香榧背後:農業文化遺產亟待保護

香榧背後:農業文化遺產亟待保護

日期:2016/12/13 23:10:04      編輯:古建築紀錄

香榧樹

    農業文化遺產的保護,需要從大農業的角度考慮,向更廣領域擴展。而當前的農業僅僅集中在產品最大化上面,沒有從綜合的角度把農產品生產和農業的其他重要功能整合起來。
  從浙江紹興市西行三四十公裡,便可抵達會稽山脈腹地,數千棵千年古香榧樹密集於此。
  千年古樹如此集中分布,在全球也不多見。
  隨著會稽山古香榧群成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的候選點和申遺進程緊鑼密鼓地進行,這片古香榧樹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目光。
  “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GIAHS)保護與管理國際研討會”日前在紹興召開。100余位來自聯合國糧農組織、中國和日本的政府官員和專家學者以及GIAHS保護試點及候選點的管理人員會聚一堂,探討的重點便是以古香榧林為代表的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問題。
  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所自然與文化遺產研究中心副主任闵慶文告訴記者,對於會稽山古香榧群的關注,表明更多新的農業文化遺產類型在引起關注,而農業文化遺產的保護,需要從大農業的角度考慮,向更廣領域擴展。
  以香榧為例,闵慶文介紹說,它不單是一個樹種,更是一種古老的農業生產系統。“古香榧群是古代良種選育和嫁接技術的‘活標本’,而且有上千年歷史。這是我們關注它的一個重要方面。”
  香榧是從原產中國的紅豆杉科——榧樹中選育而成的,是榧樹中唯一經人工培育而成的優良品種。
  浙江省香榧的種植和產量占全國的80%以上,而地處會稽山區的紹興市下屬諸暨市、嵊州市和紹興縣占了浙江省香榧樹的86%。
  從就業增收的效益來說,以諸暨市趙家鎮榧王村為例,全村的香榧收入占到總收入的70%以上,全村從事香榧生產、加工、銷售和服務的人員占全村人口的78%以上。
這種集果用、藥用、油用、材用、觀賞和環保等多種功能於一身的世界稀有經濟樹種,同時承載著自然文化和人文文化的內涵。
    直到現在,會稽山區依然流傳著各種與香榧相關的祈福、祭祀等民風民俗,榧農通過村落的集體活動、祭祀與節慶,使得香榧文化得以延續。
  但是,目前對於香榧的研究多集中在生境特征、品種改良、病蟲害防治等方面,並沒有從農業多功能、生態系統服務和農業文化的角度來分析古香榧群的價值。
  據了解,繼2002年聯合國糧農組織推出GIAHS項目之後,全世界已有19個地方入選GIAHS項目保護試點。中國農業部也從今年3月正式啟動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的發掘工作,目前共有6個GIAHS保護試點。
  不過,聯合國大學項目官員梁洛輝仍然認為,農業的多功能性在全球農業發展過程中還沒有被充分認識到,當前的農業僅僅集中在為數不多的篩選出來的作物品種或飼養動物的產品最大化上面,而沒有從綜合的角度把農產品生產和農業的其他重要功能整合起來。
  論壇上,聯合國大學可持續發展與和平研究所高級項目協調員永田明介紹了日本對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的保護。
  他說,日本一直強調,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的保護與發展不僅是當地農民的責任,更需要政府、企業、非營利組織等多方面的共同參與。同時,他們還希望通過歷史文化,發展旅游產業,實現整個地區的經濟振興。
  “是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疊加在一起的共同發展和綜合發展,我們稱之為第六產業化的發展。”永田明說。
  據了解,2010年,在其食物、農業和農村基本計劃中,日本內閣就決定:農業農村是國家的基礎,需要確保子孫後代能夠繼承。2011年6月,日本有兩個地方被列為GIAHS保護試點。2012年2月以來,日本政府相關部門宣布,要利用GIAHS項目,對地方生物多樣性進行評估,在國內外宣傳日本環境與農業和諧發展的農村經濟。同時,日本內閣決定利用GIAHS機制,創建農林漁業品牌產品。
  中國農業博物館研究員曹幸穗對此建議,亞洲地區農業文化遺產豐富,我們要加強亞洲各國的相互交流,擴大亞洲農業文化遺產的影響。在已獲GIAHS項目認定的地方之間,也應建立一種固定聯系機制,定期交換相關資料和保護經驗等。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