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大理古城遺址上修新王宮 白菜價補償引發群眾不滿
日期:2016/12/13 22:42:36   編輯:古建築紀錄6月23日,位於南诏古國王城“羊苴咩城”遺址的雲南省大理市原大理興大事業總公司的21家下崗工人,因為不滿開發商對自己一棟三層職工樓進行強拆,就在樓頂懸掛了六個煤氣罐,聲稱要與大理王宮共存亡。此事被網友發到騰訊微博之後,短短數小時即引來數十萬網友的圍觀和議論。
住戶與大理王宮開發商對峙
53平米住房白菜價才補償6500元住戶不同意就強拆
位於大理古城遺址“羊苴咩城”上的興大事業總公司始建於1987年,前身為大理市種雞場,企業性質為城鎮集體所有制,曾是雲南省知名的種雞廠和菜籃子工程。
據住戶代表陳湘雲介紹,興大公司成立初期,為了吸引人才,專門建蓋了21套兩室一廳(部分三室一廳),廚衛配套,每戶約53平方米的住房,分給公司中層以上管理者和技術骨干居住,是具有福利性質的職工福利房。同時,公司還另外建設了三層磚混房約18間,每間面積約15平方米,由單身職工或者一般職工夫妻居住,是為周轉房。
2008年1月31日,大理市成立工作組,對興大實業總公司參照國有企業改制結束,土地由大理市土地投資開發有限公司收儲,興大公司的大部分職工都成了下崗人員。
此時,21戶住戶提出,要參照國企房改辦理產權證。工作組則答復:“21戶住戶可以保留居住權,待該地塊開發的時候,由開發商來解決!”
然而,2013年5月份,大理王宮項目開始動工修建。滿以為可以等待開發商來解決產權問題的21戶住戶萬萬沒想到,等來的是開發商派大型挖機,強行將住戶進出的道路填土阻斷,將工人上下的樓梯挖斷,並將多家住戶的陽台挖掉。
21戶住戶去上訪後,大理市出具了題為《關於對原興大實業總公司21戶信訪問題的答復》的“市畜復字【2013】1號文件”,稱這21套住房是原興大公司為職工提供的周轉房,房屋產權屬於公司。2008年7月,原興大實業總公司的154.97畝土地,含地上建築物及附作物已經全歸大理市土投公司所有,現已出讓給大理王宮項目。
對於21戶住戶,每戶補償6500元的補助獎勵。對確有住房需要、又符合公租房條件的住戶,由度假區安排廉、公租房。
對於這份答復,21戶住戶非常憤怒。他們認為,2008年參照國企改制的時候,是改制工作組操縱企業法人,將21戶住戶的福利房及附著物出賣掉。現在每戶補償6500元,只夠買白菜吃,住戶們堅決不同意拆遷。“養雞場成了被政策遺忘的角落,集體企業按國有企業改制的時候,他們(大理市政府)不講政策;按國有企業改制,破廠不破家,他們把我們的房改政策擱置,現在又來一招歷史遺留問題,新官不理舊賬,直接剝奪我們的居住權,無論怎麼改革都是拿我們這些弱勢群體開刀!21戶住戶都是雙職工,大都雙雙下崗,都是些40、50人員,找不到工作,生存極度困難。你們到大理古城打聽下,我們是不是整個古城最困難的群體?鹭鸶腳上還劈得下來肉嗎?我們只有與大理王宮同歸於盡!”陳湘雲氣憤地說。
“大理王宮”以旅游項目的名義搞商業地產開發?
根據公開資料,大理王宮項目總投資35億元,總用地規劃面積約1600畝,遵循“源於歷史,不拘於歷史”的思路,按照“一道(古都大道)、二街(大理歷史文化古街、民族文化街區)、兩心(古都22位帝王雕塑廣場、民族文化廣場)、兩區(王宮酒店古都健康度假區、博物館展示區)、兩翼(往北延伸至三月街、往東延伸至大理古城)”的規劃格局進行打造的國內第一家以“南诏大理歷史文化”為主題的專業博物館,形成集旅游文化於一身的世界級經典休閒度假綜合項目。整個項目計劃用22個月時間完成建設,於2014年國慶節期間正式向游客開放。項目由雲南吉興隆集團公司投資開發,由吉興隆地產公司組織實施。
其中,第一期項目由大理古都文化旅游投資有限公司建設,總建築面積303598.8平方米1,其中,大理王宮31974.6平方米,商業面積243150.9平方米,28500.3平方米。
這意味著,雖然打著“大理王宮”的旗號,90%的面積,卻都屬於商業開發。
在大理古國王宮歷史文化旅游項目開工典禮上,雲南吉興隆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毛建明董事長曾表示,大理王宮項目是雲南重點打造的十大歷史文化旅游項目之一,也是提升大理旅游形象、惠及大理百姓的一項重要工程。
然而,這個“惠及大理百姓的重要工程”第一期才開工不久,就有21戶住戶將煤氣罐掛在樓頂,稱要與“大理王宮”共存亡。
大理古城屢遭破壞遭住建部通報批評
據雲南省大理市古城文化遺產保護協會理事、白族作家施懷基介紹,“大理王宮”項目所在地,曾為南诏國和大理國王城“羊苴咩城”古遺址。
公元779年,南沼王異牟尋與吐蕃聯軍進犯西川,遭到唐將李晟的痛擊。吐蕃責怪南诏,改封異牟尋為“日東王”,使大理南诏的地位降為吐蕃屬國。異牟尋意識到叛唐投靠吐蕃的危害,希望重新歸附唐朝,但又害怕吐蕃興師問罪,遂修建了三陽城作防御吐蕃城垣,並於779年將王都從太和城遷至大理羊苴咩城。羊苴咩城南到龍溪,北到桃溪,方圓15裡,內建有南诏宮室和高級官吏的住宅。
公元794年,南诏決心歸唐,並在點蒼山腳下的羊苴咩城與唐使者會盟,並立會盟碑。
2007年7月1日,《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開始實施,根據規定,古城重點保護區的保護對象是,南诏國、大理國歷史文化遺跡,歷史文物及古建築,傳統街巷格局及名稱,溪溝水系,古樹名木和民族民間文化等。然而,2012年底,南诏國和大理國的王城羊苴咩城遺址之上,大理王宮項目開始動工。
幾乎與此同時,另外一個很不好的消息是,住房城鄉建設部和國家文物局聯合下發通知,對包括山東省聊城市、河北省邯鄲市和雲南省大理市在內的全國8個縣市,因保護工作不力致使名城歷史文化遺產遭到過度開發、受到嚴重破壞的情況進行通報批評。甚至,國家文物局一位官員私下批評:“大理古城因為破壞太嚴重,可能已經永久失去申請世界文化遺產的資格了!”
但是,不論是通報批評,還是高官的批評,都攔不住大理繼續在古城遺址上搞商業開發的沖動。由於國土資源部嚴格禁止審批別墅用地,大理就通過高端度假酒店、旅游項目的名義審批,如實力希爾頓、大理王宮等,繞過國土部的規定,來大量開發別墅。
“中央禁批別墅用地嚴格規定早被大理玩弄於鼓掌之間,我只能眼睜睜看著南诏和大理古國王城遺址上面,快速長出一堆混泥土造就的別墅和所謂的新王宮,別無他法!”施懷基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