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一座古城的華美嬗變
日期:2016/12/13 22:39:05   編輯:古建築紀錄大河網訊 流淌千年的北汝河緩緩地從汝州城中穿過,碧波蕩漾的河水映射出了汝州城市的發展與變遷,诠釋著這座古城的繁華與興盛,不經意間,它蜿蜒如絲帶般的身姿悄然變化,蓦然增添了新的魅力和時尚。
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一個個設施從無到有,一條條街道重現青春……街道旁,樹綠花紅,搖曳生姿;道路邊,車輛停放井然有序。公園裡,社區內,鳥語花香,干淨的石凳、長廊、涼亭,笑意盈盈的人們,一派溫馨和諧的景象,汝州這個正在崛起的城市逐步展露出大氣洋氣、清新靓麗的新風采,那些看得見的變化,那些不經意間的驚喜,讓滿是古韻新風的汝州城變得愈來愈美麗、愈來愈溫馨。
城市規劃高大上
“專家對咱汝州的定位很准,只有這樣發展咱汝州住著才會更舒適,老百姓才會更喜歡!”當大河網就汝州城市規劃方面老百姓的看法進行采訪時,正在汝州市工人文化宮游園健身的退休干部曹樹山激動地說。
去年以來,汝州市立足策劃先行、規劃引領,確立了“汝瓷文化名城、山水宜居綠城、豫西南區域性中心城市”的發展定位,做到“一個汝州、一本規劃、一張藍圖”,著力構建“兩基地三中心”的現代產業體系。打造以先進裝備制造業為主的現代工業基地,發展壯大機械裝備、汽車及零部件兩大裝備制造產業,加快培育機繡紡織、生物醫藥兩大新興主導產業,改造提升能源化工、食品加工兩大傳統支柱產業,形成“3個二”工業發展新體系;打造以都市休閒觀光農業為主的現代農業基地,堅持以一二三產融合為發展方向,建設“一河九園”休閒農業特區,力爭2020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以上來自於二三產業附加值增收,專業合作社覆蓋70%以上農戶;打造區域性“互聯網 ”電子商務大數據中心,加快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培育大數據全產業鏈,實施“雲上汝州”行動計劃,爭創省級、國家級智慧城市;打造區域性金融服務及商貿物流中心,建設金融服務核心街區,組建汝州商業銀行,打造商務中心區、城鄉一體化示范區兩大核心商圈,構建現代物流網絡體系,建設豫西南商品集散地;打造區域性教育醫療健康養老休閒中心,形成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職業教育等各個層次的教育品牌,打造2到3個國內知名、省內一流的臨床重點專科,培育10家以上健康服務知名品牌;加快汝瓷小鎮、溫泉小鎮、雲禅小鎮建設,形成具有輻射帶動能力的市域副中心;強化鎮域支撐能力,分類推進新農村建設,打造以“中心城區為核心、特色小鎮為副中心、鎮域經濟為支撐、新農村為基點”的全域一體化發展格局。
即將完工的京東特色館
同時圍繞向先進制造業新興城市轉型的目標,堅持承接產業轉移和瞄准新業態趨勢“兩手抓”,雲繡農民工返鄉創業園、森地新能源汽車等一大批重大項目建成投產,機繡紡織、“互聯網 ”電子商務產業“無中生有”,發展後勁日益顯現,第三產業實現重大突破,對GDP的貢獻率超過二產,比重提升14.6個百分點。新增省級工程技術研發中心10家,授權專利1576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9.6%,被評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全國科普示范市,贏得了加快發展的先機。
汝州市委書記高建軍說:“總體規劃修編,繪就了汝州城鄉發展的美好藍圖。”
創衛攻堅展新姿
國家衛生城市是一個城市經濟發展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創衛”不僅關系一個地區的環境衛生面貌、人民健康素質,還對經濟社會發展、投資創業環境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 創衛 之前,俺家門前的小路上垃圾成堆,牆角那邊的垃圾堆整天散發著臭氣。特別是到了夏天,窗戶都不敢開。沒想到,現在變得這麼干淨。”10月14日,在城垣路老瓜坑小區,看著干淨整潔的居住環境,附近的一位大娘高興地說。站在一旁的一位大媽忙接上話茬:“不瞞你說,剛開始,我對 創衛 不十分看好,以為又是走過場、搞形式。後來,看到街兩邊亂搭亂建的都拆了,沒人亂倒垃圾了,就連牆上的小廣告也被清理了,才感覺 創衛 實實在在的給我們帶來了這麼多的好處。”
建設中的互聯網 電子商務園
2016年新年伊始,汝州市委書記高建軍在創建國家衛生城市攻堅動員大會上強調,全市要圍繞建設山水宜居綠城的總目標,全力打造和諧宜居、富有活力、具有汝州特色的現代化城市,努力讓群眾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5月7日,在市四大班子(擴大)會上,高建軍再次提出,要向更高標准沖刺,向全市人民發出了創建健康城市的戰斗動員令,以創建國家衛生城市為突破口,努力打造海綿城市、智慧城市、田園城市、健康城市、文明城市和旅游城市的“六型城市”宏偉戰略目標。
宏圖繪就,號角吹響!一場以完善基礎設施、改善市容市貌、提升城市品質為主要內容的全民“創衛”攻堅戰,在汝州大地拉開帷幕。該市先後投入資金1800余萬元,新建公廁24座,升級改造28座;新建垃圾中轉站9座,升級改造25座;增添環衛清掃車輛176台,新配備垃圾箱1800個;新建生活污水管網8.7公裡。城區垃圾清運率達到100%,機械化清掃率達70%,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2.5%,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97%。積極實施暢通工程,先後開展城區“六橫九縱”升級改造、背街小巷改造、社區道路修補等工程,改造城市“動脈”30公裡,疏通硬化“毛細血管”70余公裡,硬化城區主次干道通道口60余處,居民出行更加便捷。見縫插綠工程快速推進,共新增綠地面積15712平方米;濱河公園、望嵩文化廣場、體育中心公園、人大游園等公園建設正在有序進行。實施精品道路建設工程,新增設景觀燈470多盞,路燈6340余盞,實現了道路、橋梁、樓體、牌匾、廣告燈箱等的統一亮化,提升了精品道路形象。
如今的汝州,無論清晨或者黃昏,越來越多的市民走上街頭,享受著城市的優美環境。走在路上,看到的是綠的樹、紅的花,潔淨的路面、有序的交通,神清氣爽,心曠神怡。汝州人正用“創衛”的彩筆描繪一幅天藍、地淨、水清、人和的美麗畫卷,一座海綿城市、低碳城市、智慧城市、復合城市“四位一體”的宜居之城正漸漸浮現。
汝瓷小鎮效果圖
文明創建結碩果
創建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不僅是一項工程、一個目標、一項事業,也是一種文化、一種精神、一種境界的追求。而終極目的是要把汝州真正變成一座特色鮮明的現代化新城。
站在剛建好的休閒廣場上,50多歲的城垣南路居民王寶林說:“文明創建可是讓這裡大變樣了。建起了文化大院,設立了健身中心、農家書屋,水泥路修到了家門口,還裝上了路燈。咱老百姓的生活是越來越好了!”
去年以來,汝州市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以構建文明和諧社會、提高城鄉文明程度、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為主要任務,以評選星級文明村(居)和星級文明戶活動為載體,廣泛深入開展農村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為此,汝州市委把文明創建各項目標任務納入綜合目標考評,明確職責,落實任務,嚴格獎懲,形成層層抓落實的創建領導體系,成立專門考核組,采取實地考核、群眾評議和媒體公示等方法,保證把創建目標落到實處。同時,印發《汝州市星級文明村(居)評選管理辦法(試行)》小冊子30000余本,發放到全市廣大群眾手中,給予文明村(居)老人免費體檢、生活補貼,並在支農資金獎補、優惠政策幫扶等方面優先支持。累計評選264個星級文明村、2300戶十星級文明戶,130名汝州新鄉賢人物、85名道德模范,“崇文尚德、實誠謙和、開明擔當、求實創新”的汝州精神深入人心,汝州市連續兩屆獲得省級文明城市榮譽稱號,實現省級雙擁模范城“四連冠”。
汝州市委書記高建軍指出:“開展文明村、文明戶評選活動,是汝州市在德治建設上的有益探索,也是加強社會治理的重要手段。”隨著文明創建活動的深化,汝州城鄉的精神文明建設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文明正逐漸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的自覺追求和行動,文明已蔚然成風,如盛開之花開遍全城。
遍布村鎮的文化廣場
基礎設施大改觀
城市形象的改變,是在一點一滴的變化中體現的。
為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城鎮功能,汝州市以“城市規模做大,基礎做實,功能做優,環境做美”為目標,總投資44.0546億元、全長58.5公裡的汝登高速建成通車;城區七條精品道路整治工程基本完工,10條主次干道、6個出入市口綜合整治啟動實施;產業集聚區污水處理廠已投產使用,城西廟下和紙坊石莊污水處理廠已基本建成,城東污水處理廠、城市集中供暖工程正在加緊施工,天然氣管道改造項目迅速推進。2016年,我市七大產業園區和城區居民將全部完成置換,天然氣安裝率將達到100%,並逐步向鄉鎮延伸,城市集中供熱主支管網鋪設已全面開工,預計到今年年底基本完工。屆時,汝州城區部分區域將使用到24小時不間斷的集中供熱服務;第三水廠項目、望嵩文化廣場、207國道改線等項目順利推進;47個街頭游園、花園對市民開放,新增城市綠地114萬平方米;新建幼兒園45所、中小學8所,高標准規劃建設三級甲等醫院,完成9所鄉鎮衛生院和144個村級衛生室標准化建設,群眾反映的入學難、大班額、看病難等難題逐項逐條被破解。
為進一步改善市民群眾生活環境質量,提高城市品位,汝州市城市管理工作突出了精細化。一是按照“四淨五無”衛生標准,認真做好垃圾“日產日清日處理”和道路清掃防揚塵工作,全年清運、處理生活垃圾8萬余噸。二是以國家園林城市創建為契機,做好市區公園、游園、道路綠化管養工作,完成了朝陽路景觀綠化、北環路綠化和廣成路、風穴路、丹陽路、西環路、東環路、南環路、高速引線、城垣北路等道路及中心廣場、工會游園、火車站廣場、地礦游園等綠化補植,年內補植、新植各類苗木花卉25萬株、景觀樹6000余棵、花灌木11萬多株,新建綠地15萬余平方米,淨增城市景觀綠化總面積95100平方米。三是做好路燈設施養護,維修各類景觀、照明燈具3800盞次,安裝更換LED路燈2100盞,排除各類系統故障37台次,恢復地埋電纜19處。四是規范戶外廣告管理,全年審批門頭廣告167處,設置更換公益廣告330余處,查處不規范門頭廣告175起,拆除、清理牆體廣告、橫幅、“門頭胡子”、燈箱廣告等850余起。五是更換存在安全隱患的雨水及窨井蓋800余處,查處破壞市政設施的行為110余起,下發處罰通知書106份,有效保護了市政設施完好。六是落實並完善生產運行管理制度,確保污水處理穩定運行和達標排放。累計處理淨化污水960萬噸,COD減排2236噸,運送填埋污泥7775噸,污水處理率達95%以上。
難怪丹陽東路東花壇商戶劉景會發出這樣的感慨:“咱汝州越變越大、越來越美了。”
創衛讓生活更美好
市容環境大變樣
“真沒想到老家的變化這麼大,市區比以前干淨多了,更讓我驚訝的是,咱們市區竟然配備了公共自行車,要知道咱省裡很多地級市還沒有呢!”“十一”黃金周期間,回汝州探親的劉強在談起自己家鄉變化時激動地說。
劉強提到的公共自行車是最近在汝州市投入運營的公共自行車運營服務。據了解,公共自行車運營服務是汝州市強力推進的一項便民舉措,該項服務的正式啟動,標志著該市又一項民生實事落到了實處。
公共自行車因其輕巧便捷使用方便,很快成為了老百姓出行的新寵,極大地方便了該市老百姓的生活,甚至成為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前上班總是坐公交,不僅擠還走得慢,有時候遇見堵車還會遲到。現在好了,我上班、逛街直接在家門口租個自行車就可以了,方便省事。”家住汝州市煤山公園附近的公務員陳麗,現在可以方便地騎著自行車上下班了。
隨著公共自行車的投入使用,汝州市的容市貌有了巨大的改觀,亂停亂放少了、交通擁堵緩解了、尾氣排放量減少了、噪音污染減少了,老百姓獲得了幸福感,在解決城市病方面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干淨、整齊、暢通、文明、和諧的城市面貌,人人向往;美麗宜居、幸福文明的城市環境,人人共享。隨著汝州市城市框架的不斷拉大,城市人口的持續增加,城市管理不規范、城市環境髒亂差等問題日益突出,廣大群眾反映日益強烈,對城市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民以食為天”,美食是一個地方的符號,是一個地方文化的濃縮。曾幾何時,汝州夜市攤“遍地開花”。夜色闌珊,燈火初上,道路旁、小巷裡、學校門口便出現了無數的夜市攤,其中不乏經營了很多年的老字號,等待隊伍之長,食客之眾,大有“酒香不怕巷子深”之勢。但夜市攤在方便食客品嘗美食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社會問題,亂停亂放、占道經營、堵塞交通、無證經營、管理難等問題成為了城市管理的短板,嚴重影響了城市形象。
針對夜市攤的混亂狀況,汝州市科學謀劃,在摸清實際情況的基礎上,聯合衛生部門、綜合執法局、食藥監局、工商局等部門共同發力。通過取締、指定地點、限期辦理營業執照、健康證等一系列手段實現對夜市攤的科學管理。截止目前,汝州市共取締夜市攤點11個,指定城垣北路夜市、酒廠路夜市和望嵩南路三個夜市點為夜市專用點,目前已投入使用並有90余個證照齊全的夜市攤販入駐經營。每處夜市均由成立的自治委員會按照“統一經營時間”、“統一餐車外觀”、“統一桌椅”、“統一遮陽雨篷”、“統一餐具”、“統一地面鋪設”、“統一垃圾容器”、“統一著裝”、“統一亮證”的“九統一”的管理標准具體管理。
通過治理,汝州的夜市攤實現了完美嬗變,已經成為了這座城市的一道靓麗風景線。
煥然一新的夜市攤點
揚塵治理帶來新氣象
萬裡晴空,湛藍湛藍的,極明,極靜,極寬廣。放眼望去,讓人頓覺視野開闊,心曠神怡。有網友驚呼:這不是汝瓷天藍釉的顏色嗎?站在汝河岸邊眺望,青山綠水、紅花白鹭,交相輝映,相映成趣,真可謂一灣碧水惹人醉,“美了人心美了江山”。
這不是電影場景,也不是攝影畫卷,而是汝州近來的真實寫照。
作為一座資源型城市,汝州市環保曾面臨嚴峻形勢,面對壓力,該市各級各部門紛紛行動起來,主要領導親自掛帥,對承擔的工作任務親自研究、親自部署、親自推進。堅持問題導向,對生產企業廢物處理、進料出料等進行專項規劃設計,制定一系列標本兼治的措施,突出重點、有的放矢、治防結合、綜合施策,從根本上解決全市環境突出問題。對小石灰窯、小煉油廠、小煉焦廠等“五小”“十五小”企業進行綜合整治,強化對重點企業、重點行業的監管,推進空氣環境質量得到根本改善。同時把揚塵專項治理作為近期的督查重點,一周一督查、一周一通報,對發現的問題及時跟進,做好後續督查,確保工作實效。並要求各相關企業要站在對社會負責、對人民群眾負責的高度,按照市委、市政府關於揚塵治理的安排部署,堅決把各項治理措施落實到位,真正把揚塵污染控制住、消除掉。
自今年6月份以來,該市圍繞空氣質量優良天數、PM2.5和PM10等關鍵指標,突出對重點區域、重點項目、重點道路、重點企業的治理;通過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得到了顯著提升。從6月22日到9月21日,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了90天,相比去年同期的61天增加了47.54%,PM10濃度為56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50.4%,PM2.5為32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41.8%,在8月份的全省城市空氣質量排名中,汝州市在十個省直管縣(市)中排名第一。
每天清晨呼吸著清爽濕潤的空氣,行走在干淨整潔的路上,和朝陽一起迎接新的美好一天是近段時間來汝州市民新的生活面貌。現在穿行在汝州的大街上,戴口罩的行人越來越少,“全副武裝”的貨車越來越多,綠樹百花總是一副精神抖擻的模樣,原來熟悉的那個城市逐漸以悄無聲息的變化展現他別樣的魅力,120萬汝州人民追逐的碧水藍天“汝州夢”,正在變得越來越美麗、愈來愈清晰。
文明之花開遍汝州大地
於無聲處起巨變
這些改變,看得見,摸得著;這些改變,無邊界,有力量。
變化,在不知不覺間發生。是什麼使汝州發生了如此大的變化?不用多說,廣大市民一定已真切體會到、感受到了。
這些變化,得益於汝州市委、市政府用大手筆繪就的大氣魄、高起點、超常規、快速度、大跨度、跳躍式的鴻篇巨制。得益於汝州市委、市政府按照“保底線、保民生、保運轉、創環境、求發展”的總要求,突出“打基礎、上項目、惠民生”的總基調,強化項目建設的總抓手,大力實施產業轉型、基礎支撐、新型城鎮化、民生改善、文明道德和黨的建設工程,努力走出了一條“汝和萬事興、汝升萬事興、汝美萬事興”的科學發展之路。
更得益於市委、市政府抓規劃,創新思維,明方向;立項目,力推進度,出形象;廣招商,注入活力,成特色;融資金,算好細賬,促雙贏;轉作風,“三嚴三實”,搶服務。堅持以“環境建設年、項目建設年、作風建設年”三大活動統領各項工作,全面由省直管後搶抓建設區域性中心城市的重大機遇,啟動編制了科學合理的發展規劃,采取了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形成了符合汝州實際的發展思路,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
這需要何等宏大的氣魄和膽識啊!
有夢想才有方向。汝州市第七次黨代會提出的“始終堅定敢於擔當、勇爭一流的發展信心,動員全市廣大黨員干部群眾,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奮力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勝利,為建設生態智慧健康文明幸福的區域性中心城市而努力奮斗”,為全市指明了發展方向,全市人民都將懷揣美好夢想,凝聚共識,激發干勁,奮力拼搏,創新實干,匯聚起推動汝州發展的強大力量,讓一個個美好夢想照進現實,並最終成為共築“中國夢”的汝州力量。汝州,將成為一座海綿城市、低碳城市、智慧城市、復合城市“四位一體”的宜居之城。
打造宜居城市,建設生態汝州、智慧汝州、健康汝州、文明汝州、幸福汝州,是很多汝州人心中揮之不去的絢麗夢想,是汝州城市建設進行曲中早就呼之欲出的一個美妙音符。現在,我們已經走在朝著夢想之境前行的路上,我們充滿了激情和期待。
這些變化,讓汝州收獲了榮光,讓汝州百姓收獲了夢想。
汝州,這座古老而又年輕的城市,一定能夠讓每一個人真切地感受到和諧的生生氣息,真切地聆聽到一個關於幸福生活的夢想:汝州的明天,更美好!(孫超 桂焱炜 郭如壘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