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德州永慶寺

德州永慶寺

日期:2016/12/14 17:31:33      編輯:古建築紀錄

德州永慶寺

    德州永慶寺(俗稱大寺),是明清時期的德州境區最大的一座廟宇。據《德縣志》記載,該寺建於唐貞元元年(785),由唐代高僧臥雲禅師創建,元代遭兵燹。明永樂十年(公元1412年),僧人古峰移建於德衛城內。景泰年間,邑人張惠重修,並作記略。清光緒二十年(公元1895年),僧人妙熙募化再修。民國十八年(公元1929年),寺內部分建築改為山東省立第12中學。上世紀60年代後,該寺建築開始遭到拆毀,到80年代時,原寺內建築已蕩然無存。2007年以後,永慶寺被移建於經濟開發區晶華大道南端、大申莊新村路西處。現今仍香火旺盛。

    明清時期的永慶寺,座落在德州城內喧嘩角的東北角處,在德州舊州署(知州衙門)的後面,即現在德州第一中學處。該寺原占地約200余畝(含大寺廣場、放生池等),寺院內古樹參天,風景秀麗。主要建築物都在中軸線上,主建築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間閣(俗稱千佛閣)、鐘鼓樓、東西配殿、淨業堂等古建築,在寺中東南面,有御碑亭一座,是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皇帝南巡時在德州御書4種文字的(漢、滿、蒙、藏)御碑,以宣揚他個人的文治武功。碑為漢白玉石的正方形四面碑,漢、滿、蒙、藏文字各占一面。天王殿的東南面有大鐵鐘一口,高2米多,底徑1米多,滿身鑄有出資鑄鐘的善男信女名字,屬元代遺物,現不知下落。

    近年來,市宗教局積極落實宗教政策,於2003年批准成立德州市佛教協會。2004年元月,山東省宗教局同意異地修復永慶寺。2007年8月,江蘇無錫靈山祥符禅寺知客兼維那常妙法師,正式進駐永慶寺負責寺院的全面修建工作。現已建成的建築有大雄寶殿、念佛堂、僚房等,山門、鐘鼓樓、天王殿等均已相繼開工。在不久的將來,獲得新生的永慶寺,將成為集“德州古運河文化”、“佛教文化”為一體的旅游觀光勝地。

推薦閱讀:

宜黃發現清代壁畫“二十四孝圖”保存完好

湖南省炎陵縣發現 清代“集體安居公寓”

海濤蚌神紋骨雕(商代)

黃釉水盂(唐代)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