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南翔古鎮換新裝

南翔古鎮換新裝

日期:2016/12/13 22:24:34      編輯:古建築紀錄

  上海地道名食小籠包,源自南翔,據說已有約一百五十年歷史,由當年的街頭小吃,一躍成為現時的國宴級美食,無數食店及不同名號的小籠包店開遍世界各地,然而要品嘗最正宗的小籠包,大家還得回到南翔,親身感受這詩情畫意的南方水鄉如何蘊釀出如此嬌小玲珑的點心,並可順道發掘南翔小鎮的新變遷!

  昔日游上海,總不會錯過一嘗價廉物美的小籠包,然而為求方便,選擇往往都是豫園的長龍名店“南翔小籠包”,卻從未踏足小籠包的真正發源地南翔古鎮。一直以來,總覺得南翔距離上海很遠,交通不方便,直至兩年前上海地鐵十一號線開通後,由市中心乘地鐵到來,原來只需一小時車程,再沒借口說遠了!所以早前重游上海,便相約三五知己同游南翔,算是一償多年夙願!

  步出南翔車站,還得乘數分鐘的士,才可來到古城區。我們在南翔解放街前下車,城市景觀已由四四方方的水泥建築,變成眼前老樹婆娑的明、清古巷模樣。正當我們忙著用相機鏡頭捕捉古城美景時,無意間竟遇上陳珑老先生這位貴人。陳老先生在南翔土生土長,既是老師,多年來也從事南翔古鎮文化研究,當他得知筆者是記者時,即熱心地要充當我們的臨時導游。一邊游覽,陳老先生一邊向我們介紹古鎮的歷史,原來南翔建鎮已有大約一千五百年,源於當年白鶴雲翔寺的修建,也因寺而得名。古剎現已不存在了,只留下寺前兩座古磚塔,屹立報濟橋旁,據推算,古塔應為五代建築,也是古城現時最古老的歷史遺物,曾歷多次維修,仍不損其蒼勁古色,是不可不游的地標之一。

  至於古城則由多條縱橫交錯的水道構成,水道旁都是古色古香的巷子,飛檐樓閣,古橋橫川,很有明、清年代的建築風格,新舊店子也共冶一爐,賣的貨品琳琅滿目,有傳統美食及古董,也有衣服鞋飾。陳老先生則一邊行、一邊給我們細數古鎮老店:“這家大昌成是南貨店,已有一百五十年歷史了;那家寶康醬園,在光緒年間開店,也有約百年歷史,我兒時也有光顧過呀,還有那家仁心堂藥店……”然而我們最關心的是:“哪家才是最正宗的小籠包店?”

  南翔古鎮眾多小籠包店,不少都自稱為始祖,陳老先生說自己翻查資料後,認定該是人民街的日華軒,該店在 1871年開業,歷史悠久,始創人為黃明賢。這家百年老店位於古磚塔旁,方便易找,店面裝潢古色古香,走進店內,卻沒想象中的古雅,細小空間陳設不多,只擺下數張方桌,或許時間還早,客人不多,陳老先生領我們坐下,二話不說便點來一客小籠包讓我們品嘗。

  看著旁邊的店員正在利落地制作小籠包,也是一道風景,頃刻,一個熱騰騰的巨大竹籠送上桌,數一數,竟擺滿二十粒晶瑩小包子,正冒著熱氣,誘人食欲!陳老先生著我們一定要趁熱吃才夠滋味,還給我們示范,先咬開一小口,慢慢吸啜包內的鮮肉汁,再一口吃完,小籠包皮薄餡甜,論水准確屬頂級。“小籠包其實由不發酵的饅頭演變而來,將皮做得薄一點、肉放多一點就成了,以前還會放湯吃呢!”陳老先生感慨幼時家貧,每年只能吃一、兩次小籠包,卻認為以前的更好吃:“以前的肉更甜,面粉更香,現在的已不能比了!”至於日華軒的小籠包除有原味,也有蟹粉及鮮蝦,每籠約賣20至30港元,也算抵吃。

  嘗過最正宗的小籠包,滿足了口福,我們繼續未完成的古鎮游。看著街頭巷尾的滿目古意,以為時間都在這老鎮停頓下來,難有新意,想不到又給我們碰上今年2月才全新開幕的南翔歷史文化陳列館,這也是古鎮首家同類型展館,位於新修建的古雅木房子內,負責替該館資料搜集的,原來正是身旁的陳老先生。

  展館共設兩層,地下主要展示南翔古鎮的起源及歷史發展,上層則較貼近民生,搜羅古鎮近代輩出名人及學者的真跡墨寶,包括陳老先生極推崇的當代國畫大師陸俨少,以及清代竹刻名家吳之璠,此外也有鎮上著名老店介紹,內容豐富。除以圖畫及模型展示,最叫我們驚訝的,還是館內利用不少新科技,包括立體動畫投射及電子畫,特別是將會動的人像投射在古畫內重現古鎮昔日風光的設計,最是活靈活現,立體感十足,確叫人刮目相看。有興趣者,只須付約12港元入場費即可進館一開眼界。

  要數南翔近年的新變遷,絕不限於歷史文化陳列館的開幕,我們離開古鎮范圍,徒步約十分鐘,來到裕豐路的藝谷文化創意園區,更叫人驚覺內地近年流行的創意園概念,原來也悄悄來到了南翔這個千年古鎮。

  藝谷創意園在今年1月開幕,數幢已落成的主建築及展館中,以MC新材料博物館的外形最為突出,不規則的三角形包裹著方形 建築,猶像拆封中的巨大禮物盒,論創意已是十足。

  園內還設有一家面積逾五萬平方米的展廳,號稱全亞洲最大的單體畫廊,據職員介紹,這裡原是由舊車間改建而成,將不定期舉行畫展,如現正舉行的以花為主題的畫展,搜羅不少內地畫家的作品,大家有興趣可免費入內參觀。展廳旁邊還設有周星馳旗下的比高電影院,院內掛滿“星爺”的電影作品海報,讓人有他鄉遇故知的感覺,自然要拍張照留念。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