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聖壽寺

聖壽寺

日期:2016/12/14 17:28:55      編輯:古建築紀錄

山西沁源空靈山聖壽寺

山西沁源空靈山聖壽寺

   靈空山居太岳山脈的極深處,山中心三條溝壑交匯,形成一處奇險的深谷。靈空山的“靈”就源自這鬼斧神工的險峰峻谷、根深葉茂的奇松怪林,峰回路轉,山木為盟,渾然一體,好似一幅靈氣十足的天然畫卷!

    靈空山的“空”,或許就出自山中的聖壽寺。佛曰,一切皆空,知萬物無常而不執著萬物。參透“空”的奧妙,這隱於雲海間的古剎,便演繹出“山鳥不知名利客,野花猶獻廟堂香”的經典。

    2013年,古剎聖壽寺晉級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讓我們走進這座古老的寺院,赴一場忘卻名利的約會。

    據地方志記載,靈空山原名九頂山,後來因為佛教活動盛行而改名為靈空山,取山之靈氣和佛之奧秘的意思。它的西面是霍山的主峰,北面是綿山,南邊是黃梁山,方圓二十多平方公裡,四季如畫,勝境迭出。坐落在這樣一座與佛結緣的靈秀大山之中,聖壽寺名正言順、歸宿極佳。但是,多少年來,它淡泊名利,歸隱山林,只留下一片片遐想、一段段故事,讓後人追尋、神往。

    靈空如畫古寺雲深別有洞天

    靈空山地處山西省沁源西北部靈空山鎮,距縣城約40公裡。海拔高度在1600~1850米之間,最高峰為海拔1953米。山巖地質為寒武紀石灰巖,由於構造運動強烈,地殼發生變異,大面積基巖裸露,溝谷切割較深。山巖之上為第四紀老黃土覆蓋,適宜植物生長且雨量充足,山中巖洞較多,險峰競秀,幽靜奇特。

    作為著名的風景勝地,這裡的古松尤為知名,為靈空山增色不少。距聖壽寺不遠,有一株圍長約5米,樹高至50米的巨型松樹,因為在它的主干之上又派生出九枝新干,株株筆直挺拔,像九面迎風招展的旗幟,於是此松又被稱為“九桿旗”。2004年,“九桿旗”成功申報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獲“世界最大油松”稱號。

    靈空山方圓百裡,中心處三座孤峰凸起,如倒置的三只鼎足。峰下,兩條深谷由西、北而來,相交匯合,向東南而去。深谷匯交處,形成一個巨大的空谷,如巨窟石井,宛若神工鬼斧開鑿。自然景觀的雄奇僅僅是靈空山的軀殼,如果你想了解這座大山的性格,更需深入山間懷抱。

    在靈空山山腰的一塊平地上,古老的聖壽寺就坐落在這裡。據史籍記載,唐懿宗第四子李侃,因黃巢起義,避難到此,削發為僧。這位皇子死後,被封為“先師菩薩”。唐景福二年建先師禅院,宋端拱二年賜額“聖壽寺”,相沿至今。由於歷代的增補修繕,聖壽寺的現存殿宇已經不是唐代架構了,主要建築均為明清風格。但其規模之大,建造之巧,榮登“國保”之列當之無愧。

    在我國,名山大川往往孕育著古寺寶剎,聖壽寺這座古剎以它獨特的文化底蘊為靈空山注入了發展之靈魂。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