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龍華寺

龍華寺

日期:2016/12/14 17:37:02      編輯:古建築紀錄


    龍華寺是上海地區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的古剎。相傳三國時,東吳孫權於赤烏五年(西元242年)為孝敬其母而建造,並按佛經中彌勒菩薩於龍華樹下成佛的記載而名。 

    幾經修復,如今已恢復舊觀。龍華塔位於龍華寺前,相傳初建於赤烏十年(西元247)。 

    現在的龍華寺建於清光緒年間,但基本保持宋代佛教禪宗的伽藍七堂制原貌,是一組較完整的寺廟建築群。寺內珍藏有唐、五代、明、清年間的經書、金印、佛像等。 

    龍華寺殿宇巍峨,金碧輝煌,佛像莊嚴凝重。這裏的佛像有兩處與眾不同,一是因為龍華寺為彌勒道場,有兩尊彌勒塑像,天王殿供的是彌勒的菩薩像,彌勒殿供的是化身像,俗稱“布袋和尚”,二是大雄寶殿,其他寺院大殿主尊兩側,或是宣傳佛法的“十八羅漢”,或是保護佛法的“二十諸天”,而龍華寺大殿內,羅漢和諸天濟濟一堂。 

    現存龍華塔為樓閣式七層八面磚木寶塔,高40.4米,塔體橙黃,剎桿高聳,其磚身和基礎部分,系宋太平興國二年(西元977年)建造時的原物。寶塔各層均飛簷曲欄,姿態雄偉美觀,為上海地區至今保存最完美的古塔之一。龍華寺的天王殿東西兩側建有鐘鼓樓,“龍華晚鐘”為明清時期“滬城八景”之一。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相關文章
    没有相关古代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