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名稱 >> 龍門石窟龍華寺

龍門石窟龍華寺

日期:2016/12/15 15:19:39      編輯:古代建築名稱

   龍華寺窟平面約呈橢圓形,環北、西、南三壁下部,鑿出一倒凹字形基壇,在壇上造像.西壁中部雕出主尊,為一身結跏趺坐佛,其右手二指下指,身後刻出仰蓮瓣狀的身光,其間雕出伎樂人物等。下座為一八角形束腰須彌座,在束腰處雕出壺門,中間刻有天王、夜叉等.主尊兩側依次向外別夾侍有二弟子、二立佛、二立菩薩.其中弟子身體多有殘缺,菩薩雕法寫實,身軀扭動,體態優美,微顯豐滿。在南、北兩壁中各雕一尊坐佛,雙腳各踏一朵由座中部伸出的長梗蓮花.下座平面呈亞字形,為亞腰疊褶座。  
   東側下部有一騎獅童子,其上,刻出一立起的羊。在南、北兩壁的東部,各雕一尊天王.身型有力;肩寬、腰細,足下踏有夜叉.倒凹字形基壇的表面下部,陽刻一橫向矮台,台上刻出舞樂圖,與八作司洞相似,但沒有鑿山壺門,在西壁主尊下部,刻有二人對舞,其余應該是作樂者,多已殘損.窟頂為穹窿形,中部有蓮花殘損.在頂部東側,保存有兩尊飛天,頭頂束高發髻,一腿彎曲呈跪姿向前,一腿飄向身後。在窟內地面,雕刻有橫四、豎三共十二個方格,每格中部刻出蓮花與卷雲紋。
   現在窟門已殘損,門外南北兩側,各雕一身力士,身體前傾,足踏陰刻山形的長方形矮台.窟外有較大面積的空間,構成了該窟的前庭部分.在南北兩壁下部,各開一圓拱形龛,龛內各雕一身獅子。面部呈方形,鬃毛自面部兩側分開。這種形像已俱有了相當程度的裝飾性.這種在窟外開龛刻獅的作法,也出現在萬佛洞以及極南洞下方的一些小窟之中,在龍華寺窟外,南側壁分布有一些紀年小龛,其中有“神龍三年”(公元707)、“長安二年”、“長安四年”(公元702、704)的造像題記。可以證明龍華寺的開鑿,是在武周之前.造像風格來比較,也是完全相符的。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