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美溢鳳凰古城

美溢鳳凰古城

日期:2016/12/13 20:00:56      編輯:古建築紀錄

    長沙10月14日電 昨天早晨,秋陽照進了鳳凰古城的大街小巷,沱江在晨霧中靜靜流淌著。7時48分,一道格外靓麗的風景,撞進了古城居民和游客的眼簾——15支身著苗族盛裝的銀飾服飾表演隊,從古城的南華門,下到沱江邊,穿行在沱江上,徜徉在小巷裡。游客們無不駐足觀看,且紛紛舉起相機一陣快拍,生怕錯過這份流動著的苗族原生態文化之美。

    15支苗族銀飾服飾表演隊,分別來自湖南、貴州、雲南、廣西和重慶5個省市區,她們都是來參加中國·鳳凰第四屆苗族銀飾服飾文化節的;苗族銀飾鍛造技藝和苗族服飾,都先後被列入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9時剛到,15支表演隊來到古城裡的文化廣場邊,等待正式表演與比賽的開始。

    游客更多了,特別是掛著“長槍短炮”的游客們,各自尋找著心儀的“模特”,把這份美定格在相機裡。韻味十足的苗家媳婦,按“拍客們”的要求,擺著各種姿勢,任由他們拍個夠;婀娜多姿的苗家阿妹們,一臉的腼腆和羞澀,則成了游客們爭相合影的對象。

    9時38分,舞台表演正式開始。

    貴州台江表演的是《苗家牛角杯》、湖南靖州表演的是《鍬裡花苗朵朵開》、廣西融水表演的是《融江春潮》、雲南文山表演的是《秀文山》、湖南鳳凰表演的2個節目分別是《苗家阿妹》和《陽光苗寨》,無論哪種表演,都是戴著銀飾、穿著苗族服裝,亦歌亦舞。

    歌是苗族古歌,舞是苗族古舞。苗族古歌,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是苗家人自己作詞、作曲,演繹他們遷徙、勞作的歷史。雖然其歌詞只有苗家人才聽得懂,但那優美獨特的旋律,讓人如癡如醉,掀起了一個又一個高潮。

    台上表演得認真,台下的苗族同胞也沒閒著,鳳凰縣三拱橋鄉的苗家阿婆廖金梅和吳元花,分別已經80歲和70歲,她倆在台下認真地織著苗家花帶,吸引了不少游客觀看。苗家挑花,也是國家級非遺項目。

    這是一個全國苗族同胞共同交流的場所,是全國苗族文化深厚底蘊的一次展示。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