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臨縣碛口古鎮
日期:2016/12/14 17:19:56   編輯:古建築紀錄臨縣碛口古鎮
碛口鎮有這樣一首民謠:“九曲黃河十八灣,寧夏起身到潼關,萬裡風光誰第一?還數碛口金銀山”。
碛,在當地人的說法裡是指黃河上因地形的起伏而形成的一段一段的激流淺灘。黃河的河水在這淺灘上浪花飛濺發出巨大的聲響,激起雪噴般的浪花,成為一道景觀。如果你運氣好還能看到頭上扎著白毛巾的老船工、小伙子們拉著纖繩沖碛去。沖碛這在當地是一種壯舉,一種冒險的沖刺,一種鍛煉意志的極大挑戰,也是碛口獨特的風情,是歷史的延續。
碛口坐落於山西臨縣城南48公裡處,與黃河對岸的陝西吳堡縣相對望,與湫水河對岸的柳林縣孟門相望,成為互補的伴侶,成為互依的搭檔,成為互應的知音。
臨縣碛口古鎮
一直都特別喜歡山西的來碛口,是因為想目睹黃河邊上的居民的生活方式,更喜歡黃河邊上人們獨特的鄉音。
這碛口確是有些古韻的。古老的民居,成為當地第一景觀。這裡的明代、清代民居,構築成一條條街道,這些街道又矗立在黃河邊。民居,依地形斜坡狀組合排列。街巷裡,古老的黃河卵石鋪成了街面。而那些古老的磚瓦構築成了房捨,飄逸著一種古韻。房屋已斑駁失修,雖不致殘破,但卻風骨奇峻。有些當年曾是店鋪的高牆大院,展示著這歷史上商埠的痕跡。一條條青石,一排排大甕,一個個油簍子,一座座飲馬槽,充分讓人們感受著這裡歷史的輝煌與商業氛圍的濃郁。
碛口興建於清乾隆年間,之後200余年是其鼎盛時期,那是五裡長街店鋪林立,商賈雲集,黃河裡船筏如梭,山谷裡駝鈴陣陣。太原、汾州等地的的貨物由此轉銷與大西北。
由於黃土高原的特有的地形地貌,與繁華的商業造就了這裡特有的建築文化。碛口的古街道有其特有的古韻風味。主街道順著臥虎山,由東開始,沿湫水河西去,再逆黃河背上,一路曲折。在主街道南的二道街、三道街,一條比一條短,形成了梯形的建築格局。最有意識的是,只有200米的古鎮後街,卻曲曲折折的轉了18道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