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後北岸 常州“文曲星”的聚集地
日期:2016/12/14 17:16:57   編輯:古建築紀錄常州是南朝的齊梁故裡,長江文明和吳文化的發源地之一,也是一個人文氣息濃郁、充滿休閒度假逸趣的歷史文化名城,此次的的常州之行,既然是“文道之旅”,作為常州的歷史文化街區“前後北岸”是一定要去看看的。
據《武進掌故》記載,前後北岸明末清初時稱為顧塘尖,其南面臨顧塘河,北面臨白雲溪河,其西呈尖端狀,是顧塘河與白雲溪的連接處,其東與縣學街接壤,形成三面環水,一面著陸,呈半島狀的尖,名曰“白雲尖”。當時居住在這個尖上的人家,大多是名人府第和世代簪纓的仕宦之家,其宅門大都是南向朝著顧塘河的,後門通到白雲溪河邊,故前後門沿河均築有駁岸,前門所在地稱“前駁岸”,後門所在地稱“後駁岸”。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明清以來,前後北岸這裡名士雲集、燦若群星,是常州出“文曲星”的地方,僅在明末到清朝前期,就出了楊廷鑒、呂宮、趙熊诏、莊培因四位狀元和七位公卿,出的進士更是難以計數,常州的名人學士多選擇居住這塊風水寶地。遺憾的是,清末的那場太平天國“洪楊之亂”,這裡被大火燒成了一片廢墟,後來逃亡的百姓回來重建家園,但古街已經被損毀。目前這裡是常州的歷史文化街區,局部已經整修,古街又開始呈現出新的面貌。
我們那天是在小雨中游覽“前後北岸”的,先去的就是“常州方志館”。“方志”亦稱“史志”,是記錄四方風俗、物產、輿地以及故事傳說等地方情況的史志,比如《山海經》。而常州的這個方志館,就選用了前後北岸裡原清漕運總督管干貞故居西側輔房進行布展,啟用“數字化拓展”的方式,讓古志“開口說話”。
“借一本常州古志,說千年常州歷史”,這是方志館主入口,照壁如同園林一景,圓形花窗中,前院的景致靜靜綽綽,如同志書的扉頁。
方志館的照壁上落字“輿地”,描述常州的輿情,“北接長江,東銜太湖,南捨天目之珠,西抱茅山之麓,上通京口,下行姑蘇,河川縱橫,丘陵綿延,居東吳之形勝,育五湖之靈氣,為三吳襟帶之邦,百越舟車之會的交通要沖。”
看完方志館,又去看了看前後北岸的幾處“名人故居”。
“籐花舊館”大文豪蘇東坡生前居住的最後一個地方,當年蘇東坡從海南島來到常州後,直到去世都一直居住在這裡,當然,原建築已經毀於洪楊之亂,今已修復一新。
坐,請坐,請上座;茶,香茶,敬香茶。
“呂宮府”,清順治年間狀元公呂宮的府邸,呂宮在順治帝時曾官至一品,因升遷太快,遭人嫉妒,呂宮深知官場險惡,決意激流勇退。回常州後,故意不住祖宅,而是在前北岸購下普通民房,且閉門不出。地方官或友人求見,概托病辭謝,以至呂宮閒居家鄉十年,“裡人不知有相國”,低調的人啊。
現在這裡是“常州市工藝美術研究所”。
這是一個小巷子裡的另一處古宅,也是修復了的,感覺這裡主要宣傳的是“茶器”,也是俺最愛的東東。
茶是雅物,亦是俗物,進入世俗社會,行於官場,染幾分官氣;行於江湖,染幾分江湖氣;行於商場,染幾分銅臭;行於清湯,雜幾分脂粉氣;行於社區,染幾分市儈氣;行於家庭,染幾分小家子氣......
“水為茶之父,器為茶之母”,飲好茶必然離不開好器,用器的過程,也是享受制湯、造華的過程,看來此間的主人,也是一位“同道中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