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故宮門票十年不變 讓多少漲價景區的地方官汗顏

故宮門票十年不變 讓多少漲價景區的地方官汗顏

日期:2016/12/13 21:24:53      編輯:古建築紀錄
    據媒體報道:在全國各地知名旅游景區門票連年漲價,單價動辄即是百元、兩百元之時,北京故宮門票卻維持十年不變,至今仍然是旺季60元,淡季40元。日前,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霁翔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對於故宮博物院來說,門票的重要意義不在於有多少收入,而在於從遺產保護角度進行調控,其出發點就是希望全民重視遺產保護,以門票作為槓桿控制參觀人流。

  讀到這條消息,讓人頗有感慨。

  依我看,在全國所有的旅游景點中,北京故宮是最有資格和條件漲門票價格的。故宮是世界上現存的規模最大的古代宮殿建築群;故宮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中國第一批進入《世界遺產名錄》的世界文化遺產;故宮又是世界上文物藏品和文化資源最豐富的博物館之一,更是當今世界上觀眾游覽最多的博物館。從人文景觀的角度,全國沒有哪一處古遺址古建築的現存規模和文化價值、觀賞價值可以與之相比。而且,故宮的保護任務更重,所需費用最高,也最需要錢。按照時下一些地方景點的門票價格標准,故宮怎麼說也得將單價定在500元以上。

  然而,故宮門票卻沒有跟風漲價,一直將標准確定在大眾可以接受的范圍之內。故宮官方多次表示:故宮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是中國人聰明、智慧、能力和氣魄創造的文化結晶。單霁翔院長明確說:“故宮必須把文化傳承作為天職,要以敬畏的心態看故宮,以虔誠的心態管故宮,以開放的心態傳故宮。”總歸一句話:要讓普通老百姓都進得去看得起自己祖先留下的“故宮”。

  故宮的做法是真正在實踐“以民為本”的理念,是對歷史文化遺產和中華民族人民高度負責任的表現。故宮領導的這番表態令人振奮!我們發自心底為之拍手叫好!

  振奮之余,又環觀現時各地方政府官員對歷史文化和自然景觀的態度,倍感失望。不知起於何時,歷史文化遺產成了地方政府的“官產”,自然景觀成了地方官員的“私家花園”。在地方政府官員眼裡,不論是什麼“世界歷史文化遺產”,還是“國家重點保護自然景觀”,只要生長存在在“我”的轄區,就是我的“奇貨”,我就可以隨心所欲地“囤積居奇”,讓它為地方政府服務生財。漲門票當然是最直接、最簡單、最快捷的生財手段。於是一輪又一輪的景點門票漲價竟相展開,凡有點名氣,也包括沒多少名氣的景區,門票幾乎都過了百元關,有的超過兩百大關。以多數國人的收入水平,眼下所謂的“A ”級景區,基本都成了“貴族”景區,普通百姓是進不去觀不起的!

  以故宮的態度和實踐與一些地方政府的行為相比,我為之疑惑:身為中國公民,為什麼如此不容易親眼看看祖國的優秀文化遺產和壯麗的自然景觀?地方官員何以敢為所欲為,將普通百姓擋在老天爺或老祖宗留下的遺產之外?是誰給了地方政府將中華民族共有的風光名勝據為“地方私有”的權力?
故宮院長回應60元票價十年未變:無權自行調整

資料圖:單霁翔

    北京5月14日電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霁翔日前接受中新網采訪時表示,門票是景區經營和調控手段之一,但不是唯一的。故宮博物院沒有調整價格的權力,多年來歷次調整都是按照國家和北京價格管理部門的統一安排進行的。

  談景區門票“百元時代”:門票是經營手段之一,但非唯一

  今年五一小長假期間,全國各大景區的門票價格成為公眾和媒體關注的焦點。有報道稱, 全國有一半的5A級景區淡季門票超過100元,在旺季超過200元的占15%,越來越多的“百元景區”讓普通游客望而卻步。

  對於時下景區熱衷的“門票經濟”,亦有多位專家發表了意見。北京大學旅游研究與規劃中心副主任劉君認為,中國景區的門票價格與人均收入不符。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也坦言,景區維護需經費投入,門票上漲有一定合理性,但景區門票總體已偏離公益屬性。

  事實上,關於景區門票價格的定價,此前早有規定。2005年,國家發改委就曾下發《關於進一步規范游覽參觀點門票價格管理的通知》。《通知》明確中規定:加強門票價格管理,要堅持既有利於增加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又兼顧補償服務成本和資源價值的原則,保持門票價格在合理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單霁翔認為,上述規定的主要目的,就是宏觀調控區域性旅游景區的門票相互攀比、競相漲價,一味地追求經濟效益,不顧及社會影響的現象。

  在他看來,門票是景區經營手段、調控手段之一,但不是唯一的。景區可以通過開發服務項目、提升服務水准以增加附加值,增加政府財政投入,引入社會資金等綜合手段來增加收入。同時通過專業化管理降低成本,達到既可以滿足景區的正常運營和可持續發展需要,也可以使門票價格與經濟發展和國民收入水平相適應,在二者之間取得平衡。

  故宮無權調整門票價格 由價格管理部門統一安排

  相對於國內眾多著名景點門票動辄上百、甚至兩百元的價格,故宮自2002年至今的十年間,一直保持著淡季40元、旺季60元的價格。在當下諸多景點紛紛漲價的大環境下,有人擔心故宮也會跟著潮流漲價。

  單霁翔對此表示,建國以來,故宮的門票價格經歷了多次調整,從0.1元到現在的價格,但都是按照國家和北京價格管理部門的統一安排進行的。在這方面故宮博物院沒有調整價格的權力。

  他說,對於故宮博物院來說,門票的重要意義在於從遺產保護角度出發的調控。2010年中央下發的關於博物館免費開放的文件中就明確規定,故宮、敦煌等遺址類博物館不屬於免費范圍。其出發點就是希望全民重視遺產保護,以門票作為槓桿控制參觀人流。

  此前,公眾對於故宮的門票收入走向亦頗為關心。去年,北大3名博士還曾提交申請,要求故宮公開2008、2009和2010這3年的門票收入情況。

  單霁翔今年3月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曾表示,去年故宮的門票收入是6.5億,全部上繳國庫,日繳日清。此番他又重申了這一觀點,並表示這6.5億元是通過全年平均一張門票不足50元、1400萬觀眾累積得來的。故宮事業發展所需的資金依靠每年編列預算,由財政部核批後,按照收支兩條線的方法執行預算。

  “以敬畏的心態看故宮,以虔誠的心態管故宮,以開放的心態傳故宮”

  在單霁翔看來,旅游是一種行為,它的目的地和過程不是必然與文化相連。要注意糾正濫文化的現象,真正的文化景點必須把文化傳承作為天職。

  故宮博物院的文化身份極為特殊。一是,故宮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古代宮殿建築群,是北京這座世界文化古都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內容。在保護級別上,故宮是國務院公布的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中國第一批進入《世界遺產名錄》的世界文化遺產。二是,故宮是世界上文物藏品和文化資源最豐富的博物館之一,是當今世界上觀眾來訪最多的博物館。既是世界文化遺產,又是世界著名博物館,這些文化身份集於一身,就要求故宮博物院應該通過不懈努力,成為既值得驕傲,又令人尊敬的文化典范。

  面對著日益擴大的開放面積,面對著日益增長的參觀人流,面對著亟需提升的安防、文物保護等十大方面工作,故宮事業發展的資金需求非常大。對此,單霁翔表示,故宮將以科學、務實、可行的項目規劃爭取國家財政的強力支持,力爭使公眾通過特色展覽、雄偉建築、溫馨服務,或者數字故宮、故宮圖書、故宮講座等方式,領受到來自故宮的文化熏陶。

  “總之,要以敬畏的心態看故宮,以虔誠的心態管故宮,以開放的心態傳故宮。”單霁翔如是說。
   (編輯:申燦)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