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吳江未來發展的新引擎
日期:2016/12/13 18:53:14   編輯:古建築紀錄吳江“區鎮合一”的改革,是不斷探索完善經濟建設以區為主、社會建設以鎮為主的區鎮合一發展體制,是為了要打造有強大吸引力、競爭力的發展載體。
一邊是吳江最大的經濟技術開發區,撐起吳江經濟的半壁江山,另一邊是享譽世界的江南古鎮同裡,是吳江最珍貴的文化名片,兩者如何實現1+1大於2的效益?現代快報記者 杜曉明 張洪 王家言 陶魏斌 畢良宇
四大片區的全新格局
一年前的這個時候,盛紅明的工作常常會通宵達旦。
時任吳江區委副書記、國家級開發區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的他,工作經驗豐富,現在,有一個重大的改變在等著他。
“當時吳江區裡面開常委會的時候,就開始討論要把開發區和同裡鎮實行"區鎮合一"的改革。”一年後的今天,盛紅明坐在會議室裡對現代快報記者說,現在他的名片上又多了個職務—同裡鎮黨委書記。
“國家級開發區與鄉鎮合並不是簡單的"合並同類項",沒經歷過"區鎮合一"改革的人,是想象不到這件事的復雜程度的。”確實,一邊是吳江最大的經濟技術開發區,撐起吳江經濟的半壁江山,另一邊是享譽世界的江南古鎮同裡,是吳江最珍貴的文化名片,兩者如何實現1+1大於2的效益?兩套基層組織的班子怎麼銜接?各自的政策又應該如何去對接?“真的是千頭萬緒,有太多的事情需要考慮。”
2013年11月1日,吳江區委召開開發區(同裡鎮)領導干部會議,宣布了開發區與同裡鎮實行“區鎮合一”管理體制,開發區黨工委管委會與同裡鎮黨委政府“兩塊牌子,一套班子”。
7天後,吳江開發區(同裡鎮)召開工作會議,標志著“區鎮合一”管理體制的正式運行,各項工作實現平穩、高效、有序對接。
事實上,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同裡鎮的區鎮融合改革在吳江並不是首例。在2013年,吳江確立了吳江開發區(同裡鎮)、汾湖高新區(黎裡鎮)、吳江高新區(盛澤鎮)、太湖新城(松陵鎮)四大片區“區鎮合一”融合發展的全新格局。
“吳江"區鎮合一"的改革,是不斷探索完善經濟建設以區為主、社會建設以鎮為主的區鎮合一發展體制,是為了要打造有強大吸引力、競爭力的發展載體。”吳江區委書記梁一波在接受現代快報專訪時說。
深化改革帶來新活力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開局之年。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吳江也清醒地看到,隨著內外部環境變化、產業運行態勢調整,原有增長動力和支撐發展的要素都在發生變化。
改革正在成為吳江新一輪發展的增長動力。
“我們已深刻認識到全面深化改革是重大機遇,但要真正抓住改革機遇,使改革措施落地見效,還必須切實增強緊迫感,在扎實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綜合改革的同時,進一步突出經濟體制、行政體制、社會治理等重點,大膽作為。”梁一波在今年8月召開的吳江區委十二屆十三次全體(擴大)會議上,對吳江的干部們這樣說道。
事實上,今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速迎來換擋期,從高速增長期向中高速平穩增長期過渡。“面對無法回避的調整和變化中蘊含的重大機遇,必須確立"新心態",順應這種變化,以變應變,破舊立新。”梁一波說。
事實上,今年上半年吳江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實現了388.26億元,同比增長10.5%,其中民間資本投資272.08億元,同比增長了17.2%。
顯然,大家已經用行動對吳江經濟發展的預期點了贊。而這當中改革所激發的潛力更是讓人們看到了吳江經濟更好的未來。
“區鎮合一”的新機遇
至少現在,盛紅明已經明顯感到了“區鎮合一”改革所帶來的活力了。
“吳江開發區與同裡鎮區鎮合一後,開發區有了更多空間發展先進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盛紅明說。
作為國家級開發區,下一步,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將充分利用好“千年古鎮、世界同裡”的國際影響,主攻歐美優質項目,積極引進投入規模大、帶動能力強的歐美重大項目,加快提升歐美企業集聚度,確保到“十二五”期末,全區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的歐美企業數量突破100家,形成年銷售超過500億元的優質歐美企業集群。
同時,有了發展的腹地後,一大批智能裝備、新型食品、精密機械、汽車關鍵部件等優質項目具備了落戶條件,洽談、簽約進度全面加快。聚焦民生項目,加快在談的多個國際品牌的食品和日用品項目進度,爭取早開工、早達產,力爭用三年時間,打造百億能級民生用品產業。進一步加大對總部經濟、金融、現代物流等三產服務業項目的引進力度,加快雲梨路中央商務區建設。
而同裡古鎮保護和旅游業的發展也迎來了一次歷史性的機遇,不僅有了更加堅實的財力支撐,而且融入了吳江主城區和蘇州大旅游的發展之中,成為全國惟一的同時擁有千億能級、千年古鎮的地區,而且一二三產業都擁有國家級招牌,更重要的還有世界文化遺產,具有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今後"大同裡"影響力與日俱增,區鎮合一的效益也會更加彰顯。”區委書記梁一波說。
“強鎮擴權”謀便利
如果說吳江四大區塊的“區鎮合一”改革為當地經濟帶來了新的引擎,那麼幾年前吳江“強鎮擴權”的改革,不但激發了小城鎮的經濟活力,也給當地的老百姓帶來了便利和服務。
作為全國25個經濟發達鎮,盛澤鎮早在2012年就開啟了“強鎮擴權”改革。
“強鎮擴權的核心之一,就是化解經濟發達鄉鎮"小馬拉大車"現象,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職能,提高經濟發達鎮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能力,最終達到激發經濟活力和動力、讓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的目的。”吳江區委常委、吳江高新區管委會主任、盛澤鎮黨委書記李建炯對現代快報記者說。
強鎮擴權後,盛澤鎮成立了綜合執法局,承接了吳江城管、環保、司法、物價、體育等多個部門下放的行政處罰權258項。在這之前,盛澤鎮40多萬人口,外來人口與戶籍人口比例約為3:1,一度街面亂停亂放、亂搭亂建情況嚴重。現在,市容市貌管理和拆違控違人員增加了,處罰權也有了,管理跟上後,街道和市容市貌明顯得到了提升。
盛澤鎮行政服務局則是強鎮擴權改革的另一個成果。兩年多來,盛澤鎮行政服務局累計辦理30多萬件事務,按時辦結率100%,隨機抽查服務對象滿意率98.8%,贏得了社會各界的認可與肯定。
“我們采用授權、委托或延伸服務的形式,承接吳江20多個職能部門的120項行政審批、許可等權限。”盛澤鎮黨委副書記、行政服務局局長孫廣琦說,“現在不但盛澤,周邊的很多老百姓,也都到我們這裡來辦理一些行政事務。”
據統計,盛澤鎮行政服務局累計代表鎮人民政府完成自主審批達1.5萬余件,日均辦件30余件,共為盛澤企業和群眾節約辦事成本300余萬元,節省時間成本1000多個工作日。
國際新聞聯盟中國城市頻道 中國規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