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黃石千年古鎮道士洑有望恢復重建

黃石千年古鎮道士洑有望恢復重建

日期:2016/12/13 20:11:22      編輯:古建築紀錄
擋道神舟下水的運煤碼頭
擋道神舟下水的運煤碼頭
  武漢1月26日電 日前,記者來到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近3年,西塞神舟會卻遭遇神舟下水場地被占、經費缺乏、保護開發乏力的狀況。昨日,黃石市政協主席郭遠東再度調研西塞神舟會保護、開發進展,建議整治非法碼頭,恢復重建千年古鎮道士洑,保護開發西塞神舟會,作為西塞山區乃至黃石旅游發展的另一處引爆點。
  西塞叢書月底發行
  “每年的西塞神舟會活動期間,都有幾萬人自發參加,說明具有很強的生命力。”西塞山區區委書記胡敏昨日表示,該區已經下定決心,將圍繞西塞神舟會進行保護、開發作為“十二五”期間的文化旅游建設的主攻方向。
  據了解,西塞山區已組織人力深入挖掘西塞神舟民俗文化內涵,編撰了《長江古塞地西塞山》和《西塞山古詩詞》等文化系列叢書,目前書稿已經完成,7月底將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公開對外發行。
  同時,利用文字、錄像、圖片、數字化等多媒體形式,詳細記錄了神舟的扎制過程、送神舟的各項活動,建立了民俗文化和傳承人檔案數據庫。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重在傳承。西塞山區已經組建了神舟會民間籌辦組和民間藝術團,選舉產生了40多人為神舟會的組織者;成立了“西塞神舟會民間扎制社”,從資金方面給予補助,激發年輕傳承人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規劃恢復古鎮街區
  保護、開發遺產,頂層設計很關鍵。據悉,黃石市以申報歷史文化名城為契機,啟動了道士洑古鎮恢復重建的前期工作,選定武漢大學旅游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規劃。目前《道士洑古鎮旅游修建性詳細規劃》已經出台,正進入專家評審階段。
  史料記載,道士洑位於西塞山下,是西塞神舟會民俗活動的主要區域,興建於東漢末年的古黃石城,唐代稱道士洑鎮。由於西塞山是長江流域的軍事要塞,歷代都在此屯兵設府,古鎮依山伴江,建有“四街五庫七倉八典九廟一觀”和新雁橋、楓香橋、鹽典街等,屬江南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古街市。
  古鎮的恢復重建構思,總體建築以明清建築風格為主,計劃分為府第園林區、官署衙門區、商業街市區、居住院落區、民俗廣場區等6個功能區,再將王府、軍資庫藏、糧倉、火藥局、演武場、望江樓等元素,布局於各個功能區中。
  盼優化環境辦節會
  昨日調研,眾人紛紛為西塞神舟會的保護和開發獻計獻策。
  西塞山區委書記胡敏提出,西塞神舟會已經成為跨區域性的民俗節慶盛會,建議舉辦“西塞神舟會國際民俗文化節”。該節會為期兩個月,內容除主體活動西塞神舟會外,還包括西塞山懷古、十裡鋼城、黃荊山探秘等項目。
  黃石市文化局副局長胡欣榮建議,可將重建道士洑、民俗展覽館、傳習所建設等內容打包,申報“國家文化生態保護區”,以破解保護乏力難題。
  據了解,我國的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是指以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核心,對歷史文化積澱豐厚、存續狀態良好,具有重要價值和鮮明特色的文化形態進行整體性保護,並經文化部批准設立的特定區域,迄今全國只有12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
  黃石政協主席郭遠東提出,當前最重要的是對占用神舟下水通道的煤碼頭進行搬遷,同時整頓江邊其他非法碼頭;高起點對西塞山區的千億元產業規劃、旅游規劃進行編制和統籌,“最好列出時間表,古鎮重建規劃年底前完成,碼頭年底前搬遷,2014年完成古鎮重建開放,作為2014年黃石礦冶文化旅游節的重頭戲。”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