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當世界互聯網大會遇見烏鎮 下一個達沃斯?

當世界互聯網大會遇見烏鎮 下一個達沃斯?

日期:2016/12/13 18:52:35      編輯:古建築紀錄
  烏鎮要成為下一個達沃斯。這樣的豪言,緣於上周在這個小鎮舉行的一場世界互聯網大會。
  李彥宏、馬雲、馬化騰 BAT  三巨頭來了,劉強東、雷軍、張朝陽、丁磊、曹國偉等等,只要你能想得到名字的所有國內互聯網界精英都到齊了,當然還有眾多國際嘉賓。如此眾多互聯網大咖的到來,與這個古樸的小鎮,發生了一次奇特的“化學反應”。
  一個是江南水鄉的千年古鎮,一個是前沿的科技互聯網產業,這兩者怎麼就搭上邊了?
  互聯網大會為何選址烏鎮?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主任魯炜給出解釋,專家組在全國尋找會址時曾提出三個條件:一是互聯網經濟比較發達; 二是最好能找一個小鎮,像達沃斯那樣的小鎮,然後賦予它互聯網的魅力; 三是它能代表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專家們反復比較後一致認為,烏鎮是舉辦世界互聯網大會的最佳選擇地,而且是作為永久性的會址。也就是說,今後每年,在這個小鎮上,都會齊聚互聯網大咖,熱議互聯網行業最前沿的話題。
  “這不是偶然,不是巧合,是多年基礎打下來的結果。烏鎮,就在等待機會。”烏鎮國際旅游區建設管理委員會旅游發展部部長顧守菊這樣告訴記者。
  在烏鎮,隨處可見古樸的民宿,白牆黛瓦,青花布簾;既是江南水鄉,這裡少不了小橋流水,槳聲舟影;走在古鎮的青石板小路上,偶爾還能聞見炸油墩子的香味兒。但就是這樣一個傳統的、古樸的小鎮,在旅游經濟、文化建設,特別是互聯網建設和普及的很多方面都走在了前沿。
  古鎮的開發與保護,一直都有“烏鎮模式”——這裡的古鎮風貌和民俗文化都完整地延續,而且作為旅游景區,統一高效的管理,也使得景區即使在人流較多的旺季也十分有序。這是我們看得見的烏鎮,一個感受傳統文化的好去處,一個旅游休閒的好去處。
  看不見的,烏鎮又是一個有著良好互聯網基礎的小鎮。1999年到2001年,在烏鎮開發的初期,就有了一場地埋管線革命,街頭林立電線桿、天上交錯電線都不見了,20多根各種管線,統統埋進了古鎮的青石板路下。當時互聯網才剛剛興起,烏鎮規劃總設計師就做了一個重要決定——在地下預埋了網絡光纜。
  如今,各大網絡服務商早已對寬帶進行了擴容,在烏鎮景區原有互聯網出口寬帶兩條百兆的基礎上,新增了數千兆和數萬兆的光纜,景區已經實現了Wi-Fi全覆蓋,網速也比以前快得多了。就在上周的互聯網大會期間,來自全國各地的600多名媒體記者,也齊聚在這裡,緊張地開展采訪和工作。這裡流暢、便捷的網絡,讓每一位媒體人都深有體會。
  除了這些硬件設施,烏鎮骨子裡也具備了互聯網基因。烏鎮景區早已構建了獨立的網絡銷售平台。游客通過烏鎮旅游預訂網站了解景區住宿、票務、套餐、特產等一系列信息,在PC和手機端均可實現網絡訂購。如今,借助互聯網大數據,烏鎮景區還在努力推廣著“智慧旅游”。
  深入古鎮,這種傳統與現代的結合,古樸與新潮的交融,更是可觸可感。這裡的不少民宿、商鋪,甚至是一個燒餅攤子,賣的是“傳統”,但老板們卻都懂得網絡營銷,什麼微博、微信、大眾點評,樣樣玩得轉。很多店家還時髦地啟用了“掃碼支付”,顧客只要用手機掃一掃,就能輕松完成消費支付。
  有了這種種深入的體驗,我們對互聯網大會選址烏鎮,也就不會覺得奇怪了。
  當這一群最潮的互聯網大咖,背起印花布包,乘坐著最傳統的搖橹船,或是踏著古老的青石板路,穿行於小鎮時,也是一幅很和諧的畫面。沉澱了千年文化與歷史的古鎮,一樣可以打造出一個不折不扣的互聯網核心。
  正如魯炜所解釋的“世界互聯網大會,要找一個像達沃斯那樣的小鎮,然後賦予它互聯網的魅力”,主辦方如願地找到了,而烏鎮借著互聯網的魅力,今後也會有更大的收獲。下一個達沃斯,或許也不只是夢想。
  烏鎮與世界互聯網大會的這次牽手,不是偶然,也將不止是這三天。這是否能給更多城市的發展帶來一些啟示呢?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