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園林造園意匠中的風水
日期:2016/12/14 22:38:53   編輯:古代建築與風水
1、曲折有情
在我國古代園林,曲折有兩重含義:一是指游路布置及其線型的曲折起伏(以此義為主):二是指主要的園林素材都順應成為曲折造型,如曲橋、曲水、曲岸、曲廊、曲樹等,以及屋頂曲線和翹角等。由於“開徑逶迤”、“臨濠蜒蜿”(《園冶》)式的曲折變化能體現大自然的屬性,因此,它使我國古代園林盡管點地不一定很大,卻極富於自然氣息,使人“身居鬧市,又有山林野趣”。
其實,“曲折有情”(《園冶》)既是我國古代園林的造園意境,同時也是古代風水的理想追求。但追求曲折在風水看來,主要是為了避免煞氣;因為風水認為吉氣沿著曲折蜿蜒的路徑行進與蓄積,而煞氣則沿著直線穿流,因而風水師“一般都偏愛蜿蜒的道路、纡曲的牆壁與曲折多姿的建築”(李約瑟《中國的科學與文明》)。或許,這才是我國古代園林少有西方那種筆直的水道與幾何形的水池的內在原因吧!
2、得景隨形
風水來源於我國古代先民觀察和改造自然的體驗,它把人看作是自然的一部分即“天人合一”,主張人與自然和平共處,要求人居環境與自然環境相互諧調整。它認為自然界有其普遍規律即“天道”,天道的存在與運作“乃作天地之祖,為孕育之尊,順之則亨,逆之則否”(《黃帝宅經》);亦即人只能順應自然(“天道”),有節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而不能違背“天道”行事,更不能倚持人力同自然對抗,否則必有災殃。因此,風水在進行基址選擇與規劃設計之時,要求“務全其自然之勢,期無違於環護之妙而止耳”(《管氏地理指蒙》)。
在風水這一觀念的影響下,我國古代園林創作把“得景隨形”(《園冶》),因地制宜作為自己構園造景的重要原則,強調結合自然地形進行規劃設計,盡量少動土方(即“因山作勢,就地成形”),並盡量保留並利用原有的花草樹木(如“讓一步可以立根,斫數桠不妨封頂”);即便對於水的處理,亦以天然水體為前提,僅以疏浚、築堤、堆島方式來增加水面層次,豐富空間組合,成其大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