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與風水 >> 淺談中國風水學

淺談中國風水學

日期:2016/12/14 19:59:00      編輯:古代建築與風水
       風水一詞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的定義:指住宅基地、墳地等的地理形勢,如地脈,山水的方向等。講究迷信的人們會認為風水的好壞可以直接影響其家庭、子女的盛衰吉凶。       風水,本為相地之術,即臨場校察地理的方法,也叫地相、古稱堪輿術,比較完善的風水學問起源於戰國時代。風水學是人類在長期的居住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經驗,早期的風水主要關乎宮殿、住宅、村落、墓地的選址、座向、建設等方法及原則。 “朝陽光、避風雨、防火災,近水源、利出行”成了最基本的居住理論。因此風水的主要思想就是人與大自然的和諧。       在日常生活中,風水一詞可有兩種解釋,一種是比較廣義的意義,泛指附近的空間、山、水,樹木等自然環境。比如說這裡風水真好,真是一塊風水寶地等。一種是比較狹義的意義,專指陰宅(祖墳)和陽宅(住房)。比如說做風水,你家有好風水等。        風水學核心思想是天人合一,人與自然的和諧。以天地為觀察了解對象,以人為依歸,以人為服務目的,是實實在在的人本主義學問。       在當代社會,我們要講究的是科學風水學,就是以中國古典堪輿風水學為基礎,結合現代科學相關學科進行最佳地理位置選擇和布置的學說。我們要將古代風水學與現代科學有機結合地看待問題,把我國優秀的這項由實踐積累起來的人居環境選擇優化的實用技術科學地運用到現代生活中來。創造出良好的居住環境和生活環境,人民平安幸福,國家興旺發達。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