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玄學之皇家陵寢
日期:2016/12/14 17:57:28   編輯:古代建築與風水
中國帝王陵寢文化的真正肇始是秦始皇陵。中國皇家陵寢主要有西安臨潼的秦始皇陵、陝西漢唐陵、河南宋陵、南京明孝陵和北京明十三陵、清代關外三陵和河北清東陵、清西陵。西藏瓊結縣藏王墓。北鎮遼代皇家墓葬。寧夏銀川西夏王陵。
《易經·系辭》雲:“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遠古時代殡葬極為簡易,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對死者的埋葬問題,逐漸發展成為一件大事。今日保存下來的許多重要文物古跡,不少就是墳墓的遺跡遺物。中國至春秋時代時,孔子大力提倡“孝道”,厚葬之風日盛,歷代不衰,並逐漸形成一套隆重復雜的祭祀禮儀制度和墓葬制度,以及種種講究。於是,墳墓被認為是安葬祖宗及父母之首邱,上可盡送終之孝,下以為啟後之謀。所以上至皇帝,下至百姓,對墳墓的安置均格外重視。而作為為人擇地卜葬的堪輿家(風水師),更以陰宅為先務之急。風水理論認為,祖墓的風水,會影響後
皇家陵寢秦始皇陵人的命運;而一國之君陵墓的風水,則會影響整個國家的命運。歷代的皇家陵寢都十分重視選擇陵穴,以圖皇權永固。皇陵一般都位於京師附近,如西周、秦朝、漢朝、隋朝唐朝均以長安為京師,故此這五個朝代的皇陵大多集中於長安附近;而元朝、明朝、清朝三代均以北京為京師,所以這三代的皇陵皆位於北京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