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與風水 >> 古代求官最靈的寺廟

古代求官最靈的寺廟

日期:2016/12/14 17:56:48      編輯:古代建築與風水

    潭柘寺中一株五百年樹齡的紫蘭花樹日前開花,芬香飄逸。專家認定,這株古樹還是京城稀有的樹種。  

    潭柘寺,因處京城遠郊約三十裡之遙的門頭溝區東南的潭柘山麓,且山路曲折漫長,故游客並非很多。但許多老北京都以一游潭柘寺為生平一願。其中一因是“未有北京城,先有潭柘寺”,潭柘寺之齡,至今已有一千七百零二年了。另一因則是此寺素有皇家寺院之說,自明代的明成祖皇帝曾親臨一游始,從此令寺名大聞天下。至清代,潭柘寺的恩寵更為天下獨有,自康熙至光緒二百多年間的數朝皇帝,均親莅敬香禮佛。康熙曾親賜紫袈裟於寺內住持,開創並享受了佛界人士竟能受賜穿皇帝最尊貴的紫衣的尊榮。乾隆皇帝與潭柘寺的關系也很深,甚至將此寺辟為他的避暑之地,入夏即駐鰖於中並料理日常國事。乾隆對此寺的賞賜和題匾題碑,也是寺中至今留存所見最多的。如此殊榮,難怪清朝百姓都嘲笑說,即使京城一個正六品的知縣,若到潭柘寺一游,他也只能受到寺內一個“知客僧”出來接待,休想見到老方丈一面呢。  

    筆者這次獨游潭柘寺且逗留整日,山上山下,寺前寺後,都走了個遍,所見所聞,可謂古意盈懷,禅意入心,加上在寺中所讀不少清代皇帝的題詩題匾,其中文趣之悠悠,可謂快心此游也。  

    潭柘寺雖依山而建,其規模卻甚大,游客甫入山門,便聞梵音鐘鼓之聲自山中悠悠而來,而一路所見古柘、古柏、古娑羅樹等古樹,更令人心喜不已。那些古樹都屬二百年以上之樹齡,森森垂蔭,遮天蔽地,人行其下,即有滌去心塵之美。  

    潭柘寺上下建築物中,沿山路直線而上布局的有天王殿、大雄寶殿、毗盧閣,兩側則有文殊殿、觀音殿、祖師殿、地藏殿及東、西觀音洞等。此寺的大雄寶殿有天下一絕,即其殿頂的天花板雕的是唯有皇宮正殿方可一用的“金龍和玺”圖案,寺廟而有如此建築上的皇威特權,也是佛界一趣話了。 

    筆者家中供奉觀音,故我在此寺近後山的觀音殿和圓通殿兩殿內久久逗留並大開了一番眼界,原來這裡的觀音殿內,竟供有元世祖忽必烈之女妙嚴公主留下的“拜磚”,這位出家的公主,知其父忽必烈平生慣以征戰殺戮聞天下,故代其父忏禮觀音,由於常跪在觀音聖像前的方磚上,積以年久,竟令此塊地磚磨出了兩膝膝頭之深印,這種以個人的禮佛行為所形成的實物,也真是天下僅見的一寶了。

    在觀音殿不遠的圓通殿內,另供有三十三尊觀音像,即觀音菩薩的各種應身像,這三十三種不同類型的觀音應身像,因其雕制瑰奇動人,獨蘊深旨,難怪乾隆皇帝要親賜匾額並題頌為“心空彼我”了。  

    由於當今世上觀音信眾多至上億,我看游客中也都如我一樣,也愛去登攀山路去游此寺兩側的東、西觀音洞禮拜,故而其中香火甚盛。  

    用了大半天的時光,也不過才參觀了半個潭柘寺范圍的景物,但低頭一看筆記本上所抄的各殿題匾和詩句聯句,居然已近半百之數了,這種富蘊佛界文趣的妙句,若在游後細品,意味自是不盡。  

    潭柘寺寺後,有龍潭茶室,傳說此龍潭水水質清冽,飲之善治病,而品其茶味,想也不凡。我坐於精致的竹棚茶室內,四面山風徐來,捧杯之余,忽有杯內杯外皆為綠天地之感,加上靜聽山中梵鐘聲聲,心想當年來禮佛的皇帝,所享之福,大約也不逾此境乎?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