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建築材料 >> 仿古工藝品 >> 仿古陶瓷 >> 色彩紛呈的馬家窯文化彩陶(圖)

色彩紛呈的馬家窯文化彩陶(圖)

日期:2016/12/14 18:04:58      編輯:仿古陶瓷


    馬家窯文化位於黃河上游地區,最先發現於甘肅臨洮馬家窯,其年代約為公元前3300——前2050年。它上承廟底溝文化,下啟齊家文化,是仰韶文化晚期的一個地方分支。 

    馬家窯文化的彩陶制作工藝很成熟,數量特別繁盛,占各類陶器總和的25%——50%。在陪葬陶器中,彩陶多達80%。馬家窯的彩陶多為紅陶,分有泥質紅陶和夾砂紅陶。彩繪幅面很大,許多泥質細陶往往口沿、外壁都繪有花紋,還盛行內彩,紋飾繪於器物內壁。甚至一些作為炊器的夾砂陶也有彩繪,極為少見。花紋繁缛瑰麗,富於變化而有規律。大多數的夾砂陶表面飾以繩紋,少數飾數道平行線、折線、三角或交錯的附加堆紋。馬家窯文化的陶器在造型上具有自己的顯著特點,器形有碗,缽,盆,罐,壺,瓶,杯等。 

    彩陶雙連杯 

    新石器時代馬家窯文化,高10.8厘米,口徑8厘米,1975年甘肅舟曲縣北山坪出土,舟曲縣文化館藏。泥質橙黃陶,由兩個小型斂口圓底罐相連,底座為圈足成杯形式,有穿孔。施黑色彩繪於杯的口沿,上腹紋飾為波浪形狀,線條寬長,乍看有如波濤洶湧,可見技法娴熟。

    旋渦紋彩陶四系罐 

    馬家窯文化,高50厘米,口徑18.4厘米,1956年甘肅省永靖縣三坪村出土,中國歷史博物館藏。泥質橙紅陶,繪黑彩。小口,闊肩,平底,表面打磨光滑,口邊有鉤狀突起物四只,成十字形安置,方便密封時系綁;兩側各有一個環形耳,為提攜之用。制作十分精致,圖案異常精美。線條勻實,紋理繁復,構圖精細,布局規整。紋樣波浪起伏,渦漩流動,極其壯美,充分顯示了馬家窯彩陶的藝術造詣,可稱為中國彩陶最傑出的代表作之一。

  1. 上一頁:
  2. 下一頁: